人民网昆明10月23日电(程浩)10月22日,云南省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改委综合处处长、新闻发言人郭金华透露,近期,云南省发改委会同省林业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生态扶贫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了实施生态扶贫的具体途径,明确了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
《实施方案》详解了生态扶贫的五种途径:实施七大生态工程建设。主要通过推广生态建设扶贫合作社的形式,鼓励采取议标等方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
拓宽生态管护工资收入渠道。努力增加林业资源管护岗位、湿地管护岗位、规模化草原管护岗位,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管护和服务,精准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发展三大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林产业、特色林下种养业,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到2020年,88个贫困县分别布局一到三个主导生态产业链,其中27个深度贫困县分别布局三个以上主导生态产业链。
增加政策转移性收入。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湿地补偿、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等,精确瞄准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和石漠化片区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聚焦贫困人口脱贫。
创新生态扶贫支持方式。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生态扶贫的新模式新途径,通过开展生态搬迁试点、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探索资产收益长效机制、探索碳交易补偿方式等,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前,组建2000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3万以上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力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68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60万亩,惠及70万以上贫困人口;云南省88个贫困县选聘生态管护员达到10万人以上,其中新增生态管护员不少于5万人;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争取安排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不少于50亿,通过生态扶贫助推云南省150万以上贫困人口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