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村间小道整洁平坦,小区设施配套完善,看病上学就在家门口……在怒江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
云南省已核定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32856人的工作任务,加上规模外新增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进城集中安置64483人搬迁任务,怒江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达10万人规模。
怒江州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基本要求,2016年、2017年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必须确保在今年10月底前搬迁入住;2018年的搬迁任务,预计2019年年底前全部竣工入住。
高位推动,层层推进
“新房子干净又漂亮,政府还送我们到珠海打工,每月工资3500元,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太好了!”丙中洛镇双拉村比毕利安置点村民李永兴谈起搬迁后的生活,激动不已。李永兴是比毕利一组人,原住房为木楞房建筑面积75平方米,人畜未分离、住房安全无保障、居住环境条件较差。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李永兴家住进了政府统一建设的安居房,且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今年7月,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深入福贡县石月亮乡依陆底、上帕镇依块比、匹河怒族乡指挥田、五湖、知子罗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他强调,怒江脱贫攻坚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易地扶贫搬迁。
怒江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立了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指挥部,州委书记、州长任总指挥,实现了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顶层谋划、高位推动。派出由州委常委担任组长的四个脱贫攻坚督战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织指挥体系建设的通知》,各县(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指挥部,全州上下层层签订责任状,系统推进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后续帮扶“换穷业”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怒江州不断强化后续帮扶,整合各方力量,依托旅游资源、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集镇市场等,走出一条具有怒江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在泸水市上江镇蛮英村义路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结合退耕还林拟在迁出地种植芒果21.3亩;通过合作社带动或“以奖代补”方式,发展蔬菜种植26亩,通过种植蔬菜每年户均可增收6000元;投资30万元,建设生猪集中养殖小区一个,按户均年出栏商品猪10头计,每年户均可增4000元。目前,该安置点还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河道巡河员,以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
据了解,怒江州目前已从贫困人口中聘用了8559名生态护林员和2852名地质灾害监测员、1597名河道管理员,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通过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贡山县丙中洛镇比毕利安置点,丙中洛镇人民政府在离安置点500米的一块空地,帮助农户建盖了圈养牲畜的场所,比毕里组农户的牲畜都可以在这个场所里集中圈养。同时,该安置点在后续建设中,还将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打造旅游特色村寨,让外来游客体验怒族原生态工艺,进而让当地贫困户从中获益。
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洒底村阿路底安置点先后引进了福贡合胜民族服饰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福贡技桥民族服饰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福贡群发民族服饰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以民族服饰生产加工扶贫车间的形式,形成了政府主导、政企结合后续发展举措。截至目前,阿路底安置点3个民族服饰加工合作社已正式投入生产,共有143名建档立卡搬迁群众逐步进入边培训、边学习、边生产、边就业阶段。
据悉,怒江州将搬迁后产业规划、就业计划措施细化到点、到户、到人,出台了《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集中安置方案》和《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20条措施》,通过技能培训就业一批、就近就地就业一批、自主创业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一批,确保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户有一人以上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作者:程晓玲(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