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青年张开嘴、迈开腿,走出去后再回归。”团十八大代表、团云南省委书记唐源告诉记者,目前云南团组织已经形成服务农村青年脱贫攻坚的“闭环体系”,云南团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已经形成一个新共识:一定要务实!(6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不可能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决心和不掺假、不打折的务实态度,才能将这项艰巨的工作做好。当然,从“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到“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思想始终都是既明确、又清晰,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有的扶贫干部为全村贫困户填写一遍扶贫统计表就需签名2080次、基层扶贫“责任状”满天飞、本该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扶贫干部有时候却不得不奔波在开会的路上……这些情况,都在不断耗费着扶贫干部得大量精力,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国务院扶贫办曾经特别下发了一份《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扶贫部门要着力减少填表报数、检查考评、会议活动和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并严格监督问责。
尤其对于云南省而言,不仅有着88个贫困县,底子薄、基础差,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还正好如今又处于一个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所以,这种情况下,就更加需要全省各级扶贫干部都要牢牢保持一种务实、扎实、严实的工作作风。
笔者建议:要想真正确保精准扶贫不打折扣,就得首先向“数字扶贫、干部驻村走过场”等问题亮剑,包括那些慢作为、有前劲没后劲等脱节乱象,都应集中曝光,露头就打,以“问责、追责”和“摘帽”的双重制度形成双重约束。此外,要在扶贫干部的考核上树立一种明确的导向,即:对扶贫有实效,脱贫有功劳的干部,就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并作为日后提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扶贫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甚至是“造盆景”的干部,就坚决进行督促整改。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扶贫考核结果也要尽量采取交叉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的办法来确保其真实性。
总之,“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重大工程,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进而为最终消灭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