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嘎处村实现脱贫出列后的第一年。如何精准施策,落实好“把贫困群众扶上马,再送上一程”要求,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成为云南省地税局扶贫工作重点任务。云南省地税局聚焦产业提质增效,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在山核桃、茶叶、白及等产业上下功夫,帮助脱贫群众谋划长远,建强产业,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从“打赢”到“打好”稳步迈进。
嘎处村茶园
保住“铁饭碗”
嘎处村委会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大黑山镇东部,辖13个村民小组,集山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但嘎处茶叶清香甘醇,在绿春县小有名气。如今,海拔1000米以上的卧马、作落角马、马鹿塘等村组,家家户户种茶卖茶过上了好日子。今年春节后,随着气温的回升,茶叶出现了传染速度快、危害性极大的轮斑病,急坏了当地茶农。
省地税局驻村工作队知情后,第一时间邀请农技人员实地查看,与前来开展“转走访”的省局机关干部一道,通过互联网,邀请普洱、临沧等地茶科所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并开出诊疗“处方”,投入资金6万余元开展治病防病工作。
茶叶种植实地培训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有效控制住了茶叶病情。茶农激动地说,“保住了茶叶,就保住了我们的铁饭碗!”下一步,省地税局将持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发挥好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着力培育生态种植管护,规范采摘加工,实施科技兴茶。
“我们要带领大山里的老乡‘触电’,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引来‘金凤凰’,提升茶农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在增产的同时促进增收。”云南省地税局驻村工作队员陈宇说。
种好“摇钱树”
自2010年始,省地税局在嘎处村推广种植山核桃,果树陆续挂果后,农户尝到了其较好经济收益的“甜头”。为使山核桃真正成为致富的“摇钱树”,今年2月,省地税局驻村工作队继续开展山核桃补种工作,向120户农户发放苗木5000余株。
据云南省地税局驻村工作队员林立群介绍,山核桃种植须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水源充足、背风向阳的地块。本轮补种采取茶园套种方式,在不减少主打产业茶叶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新增山核桃种植面积达500余亩,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同时,为解决种植“技术贫穷”问题,云南省地税局专门邀请省林业科学院专家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山核桃苗补种下地后,驻村工作队员分片包干,深入村寨,细致指导除草施肥、诱杀害虫,较好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目前,嘎处村山核桃长势良好,种植面积近2000亩。“8年前种下的山核桃单株产量已达1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70元测算,每亩10株山核桃,每年能带来7000元的经济收入。再过两三年单株产量将超过15公斤,到时候,收入就更可观了。”卧马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致富带头人李合斗喜滋滋地说。
鼓起“钱袋子”
嘎处村下半山地处低海拔河谷地带,多数农户以种植橡胶为主。近年来,受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影响,村民稳定增收比较困难。
白及种植实地培训
为改变下半山产业结构单一现状,拓展“钱袋子”鼓起来的路径,在对当地土壤、气候进行充分调研、前期小范围试种基础上,省地税局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在嘎处村种下白及2万余株,并在地里开展现场教学,就选地、整地、定植、管理等为5个村组的种植户讲授演示,解答种植户提出的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经济效用等问题。
“从田间地头的实战演练到室内的理论学习,大家对照资料,边听边记,互动频繁,非常认真!”经过一天的培训,参训农户对白及种植技术有了更深更全面的掌握,对试种成功、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