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件事情至少要填上三张表,这还不算填表过程中写错字后重新填写的,全年迎接的调研检查十个手指都数不过来。”
曾几何时,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了吉林省洮南市林业局驻黑水镇旭日村第一书记刘岩的大量精力。
如何破解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如何实现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让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无处遁形?近一年以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扶贫办”)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根找源,严格落实责任,扎实推动整改。
“轻装上阵” 帮扶工作更务实
“从2018年1月1日起,扶贫数据主要通过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上报,不再要求县以下单位通过其他渠道提供。”“除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外,领导小组不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
今年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简称“扶贫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在扶贫考核中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通知》,让贵州大方县扶贫办主任朱翔喜笑颜开。
他用了这样几个词形容当时的心情:“如释重负,轻装上阵,勇往直前。”而对于计划今年脱贫摘帽的大方县来说,抛开了很多形式主义上的束缚,冲劲更足、效率更高。
为切实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解决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等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从减少填表报数、检查考评、会议活动、发文数量和规范调查研究、严格监督问责等方面对扶贫系统提出要求。
各地重点解决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等问题,确保基层干部将工作精力用到精准帮扶上。
“从案头到炕头,从笔头到地头”,山西要求扶贫干部把时间用在帮扶贫困户上,切实扑到扶贫实际工作中。
贵州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走读帮”“委托帮”“电话帮”等帮而不实的问题大大减少。
安徽凤阳县扶贫办副主任姜泽明深有体会,经过整改,文件数量少了,操作性强了。“县扶贫办要提供业务指导和政策服务,不能当发文件的‘快递小哥’,要吃透、嚼化政策,引导群众明白会用。”
“现在填表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上级的工作部署通过洮南市扶贫工作群来发布,全年接受的检查也就只有国家的第三方评估。”说起目前的工作状况,刘岩表示,整改后扶贫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身边。
从填表报数多到政策落地多,变样板工程为民心工程,狠刹形式主义歪风,带来了基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脱贫攻坚的新气象。
精准脱贫 识别工作更高效
“分类施策不够精准,帮扶责任未压实,落实扶贫政策措施‘最后一公里’问题未有效解决;扶贫资金使用不够精准,资金拨付不及时,闲置问题突出;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问题多发;脱贫成效不够精准,形式主义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是2017年中央第八巡视组向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反馈“机动式”巡视情况时提出的问题。
为了对扶贫工作不够精准等问题进行整改,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各地对2016年标注脱贫人口进行再核实,将245万脱贫不实人口重新回退为贫困人口。
“我们组织各地对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新识别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849万人,清退识别不准的412万人,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确保精准识别,国务院扶贫办建立全国扶贫大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应用,为各地各部门宏观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按照‘一户一页、一事一表、一组一册、一村一档’原则,将贫困人口信息整理归档,全部录入系统,将信息成果运用到识别筛查漏评户、边缘户的大数据分析中。”贵州省玉屏县扶贫办主任韩建国介绍了该县在创新扶贫管理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
仅2017年下半年,玉屏县通过精准识别查漏补缺,新识别贫困户158户503人,对瞒报收入和家产、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困户清退554户1570人,确保“该进的一个不漏,不该进的一个不进”。
陕西省汉中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精准扶贫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指令、文件、信息传送渠道,及时掌握基层动态,了解贫困户需求,解决存在问题。
汉中市还依托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天汉先锋”探索建立智慧党建云平台,设置“第一书记管理”模块,全程纪实、全面监管第一书记履职,既实现了第一书记管理有抓手、工作有记录、交流有平台、考核有依据,又切实减轻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工作负担。
山西开展了包括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人才库在内的“四库”建设,“数据库减少填表报数,政策库减少发文,项目库提供投资参考,人才库减少选用专家盲目性。”山西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库”为精准识别提供了依据。
严字当头 督查问责更有力
为了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严查扶贫领域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国务院扶贫办督促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地扶贫部门开展专项治理,重点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问题。
去年以来,各地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中西部22省共约谈4239人,诫勉谈话3078人,责令检查763人,通报批评2449人,处分6724人,移交司法机关651人。
2017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曝光台”栏目,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及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曝光,3次通报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31起,3次通报各省扶贫资金拨付进度。
国务院扶贫办还继续发挥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作用,加大问题核查、移交和督办力度。2017年共办结61件投诉件,其中违规违纪18件,涉及问题资金259.39万元,均已整改到位。处理责任人37人,其中县级部门3人。
在扶贫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国务院扶贫办和有关部门及时修订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纪检监察、审计等机关对扶贫资金加强监督,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审计查出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的比例,由2013年的36.3%下降到2017年的7.93%。其中,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的比例,由2013年的15.7%下降到2017年的1.1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