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不给脱贫拖后腿
  • 发布日期:2018-03-28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628

res04_attpic_brief (1).jpg

(本报记者邱华 通讯员徐荣)

地处云贵交界、牛栏江畔的会泽县火红乡,山高坡陡谷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

村民陈加美的家就在火红乡小瓦房村民小组一个群山掩映、绿树环抱的半山腰上。

一场车祸,生活跌入谷底

今年68岁的陈加美,是会泽县火红乡冬瓜林村小瓦房村民小组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

他和老伴带着两儿两女,种着几亩包谷、洋芋和辣椒,养着几头肥猪、几头牛,靠着勤劳的双手生活,虽不算富裕,但也满足。虽然两个儿子上学有点经济压力,但两个女儿找到有正式工作的女婿后,时不时得到女儿、女婿经济和物质上的接济和帮助,日子倒也过得去。

可不想一场车祸,让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变得支离破碎,生活跌入谷底。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大女儿两口子因为生活琐事吵架,大女儿喝了农药。得知情况后,陈加美着急万分地叫了120救护车,老伴和二女婿一起跟随救护车送大女儿去会泽县人民医院抢救。不料,救护车行驶至高速公路上时与一辆大货车相撞,车祸当场夺去了老伴、大女儿、二女婿的生命。

至亲至爱的三个亲人突然间不在了,他不知该怎么生活下去。两个女儿的家毁了,两个儿子又尚未成人,读书还需要大把的钱啊,应该怎么办?就在他伤心欲绝地到处借钱操办老伴及女儿、女婿后事的时候,大儿子接到了安徽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期待已久、光宗耀祖的喜讯,对于此时的陈加美来说却是雪上加霜。儿子的学费从哪儿来?小儿子也正在上初中,两个儿子的学费、生活费该怎么办?失去三个亲人的撕心裂肺的伤痛和儿子上学的压力,使陈加美几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绝望中的陈加美,无法想象未来生活。

不忍心看着陈加美伤痛下去,村民们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劝慰着他;得知陈加美家的情况后,乡村两级领导纷纷前往看望,鼓励他要挺起脊梁坚强面对,重新振作起来。

他们的一席话,让陈加美点起了希望。他还有两个儿子要抚养,只要咬紧牙关挺住,想办法供儿子上完大学,等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了,就熬出头了。

几近家破人亡、年近60的陈加美,草草办完丧事后,擦干泪,踏上外出打工的路。

不等不靠,不给脱贫拖后腿

陈加美鼓起活下去的勇气,决定再艰难也要供儿子上完大学,才对得起乡村领导和亲戚朋友的关心。

陈加美去矿山背矿。在矿上,年轻力壮的中青年一月挣4000元,他一月也能挣3000多元。每天,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用自己年迈的双肩扛起了两个儿子教育和生活的重担。

2012年,大儿子顺利读完大学,并与华为公司签约成为正式员工,小儿子读完初中以后,没能考上高中,也外出务工了。此时的陈加美虽然债台高筑,房屋破陋不堪,但看到大儿子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2013年,陈加美按照相关程序被评为贫困户。他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依托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种植辣椒、核桃等经济作物,渐渐从阴影中走出。

此后,工作不久的大儿子被华为集团公司派去非洲工作,月工资3万多元。小儿子也成了建筑方面的小老板。

2016年,在享受美丽家园政策后,陈加美在两个儿子的支持帮助下,建了一幢两层半的漂亮小洋房。当邻舍的村民夸他房子漂亮时,他总会说:“咱们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给脱贫拖后腿啊!”

现在,陈加美住进了宽敞的新房,家庭年收入20多万元。昔日的贫困户,在短短几年间摘掉贫困帽,过上了幸福生活。一位扶贫干部几年间见证了陈加美把孩子抚养成人、建盖起新房,并从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的全过程,无比感慨。他说,这些年,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了他们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与此同时,更要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陈加美返贫后再脱贫,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