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四轮驱动”提速脱贫攻坚
  • 发布日期:2018-02-09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75


娜姑镇石榴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50余家。

会泽县在脱贫攻坚中,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大力气狠抓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四项工作,有效提速了脱贫攻坚工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危房改造保障群众安居

会泽县狠抓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

在乐业镇拖落村白龙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幢幢橘黄色的小平房错落有致。72岁的唐永书老人已经搬迁入住,他说:“我的老房子是用泥巴舂的,到处开裂,每逢下雨心里就慌。我做梦也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

对于生存条件恶劣,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等情况的,会泽县统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科学规划安置点选址,规避灾害隐患,狠抓建设质量,改进户型设计,打造“安全工程”“放心工程”。2017年,建集中安置点52个。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775户10452人。城镇安置比例达65%。

在驾车乡屋基村大坪潭小组,5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长学已搬进新家。赵长学先天性腿无力,无能力建房,县工作队和乡政府就联系施工队帮他建好房子。“靠我自己,几辈子都盖不起新房。”赵长学说。像赵长学一样直接“拎包入住”的无能力建房户,驾车乡就有72户。

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全县6062户新建了安居房,对4088户的不稳固住房进行了维修加固。


产业发展斩断贫穷根子

2017年底,驾车乡光头村贫困户王顺云一家甩掉了“贫困户”帽子。老两口在茂龙公司中药材基地务工,每天共有160元工资,5亩地租给公司,每年有2500元租金。茂龙公司是驾车乡引进的中药材种植公司,在光头村种植草乌600亩。全乡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草莓、百合、草乌等特色产业6500亩,惠及贫困户1830户。

会泽县千方百计发展脱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持续收入来源。每年筹措1亿元扶贫产业专项资金,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及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经作,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引导贫困户以土地、项目补助等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利益。重点推进广东温氏集团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低热河谷油橄榄种植、软籽石榴等产业扶贫项目。娜姑镇种植石榴2.08万亩,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50余家,年产量突破6000吨,带动5个村1033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娜姑镇除了石榴,还输出劳动力1.3万余人次,发展蔬菜、白芨、红提、蜜枣、大闸蟹等特色产业3.2万亩,出栏生猪、牛、羊19.5万头(只),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脱贫产业。

截至2017年底,会泽县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9家、家庭农场125家,共带动10万余贫困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发放产业扶贫小额贷款71243.04万元,惠及14973户贫困户。同时,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全县有29.5万人在外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万人,劳务经济成为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支撑产业。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传递

坐落在城郊的以礼中学,占地136亩,建筑面积5.12万平方米,总投资1.76亿元,可容纳60个班3600名学生,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及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以礼中学由原大海中学搬迁而来,曾经的大海中学是曲靖市海拔最高的初级中学,“八月即飞雪”,同学们脸颊皲裂,被冻出“高原红”。

2015年,家住大海乡大菜园村的袁琼同学,和大海中学885名师生一起,搬到了以礼中学。“条件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安心读书。”小袁琼说。

会泽县坚持把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在会泽已成为现实。仅2017年,会泽县就投入资金3.7亿元,新建校舍17.74万平方米,东陆高中、县第五小学建成招生。

“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读不起书了。”待补镇糯租小学六年级学生聂艳芬说:“不用交书费、学费,免费吃早餐,每学期还有413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

会泽县深入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国家助学金、精准扶贫资助、助学贷款等政策,通过共投入各类资金1.6亿元,6.5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全县11784户预脱贫户中的适龄在校生7164人,没有一人因贫辍学。

2017年,全县5363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4419人,600分以上298人,2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一大批贫困家庭子女进入大学深造,改变贫穷命运,教育扶贫成为会泽脱贫攻坚一张响亮的名片。


健康扶贫遏制因病返贫

1月18日,在会泽县中医院结算窗口前,龚明礼交了3846.14元,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医疗费用结算单》显示,龚明礼住院39天,医疗费总额38461.37元,自付部分只占10%。

67岁的龚明礼是火红乡泥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前就诊断出结肠肿瘤,近4万元的医疗费让老人不敢走进医院大门。“家庭医生给我讲了政策,联系了医院,我才做了手术。”龚明礼说。

“现在看病真是太方便了!”这是会泽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的快捷方便,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周到呵护,再到“四重保障”,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随着健康扶贫政策的扎实推进,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少生大病”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健康扶贫政策成为全县39万多名贫困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从2017年10月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定点医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免挂号费和门诊诊疗费,住院无需缴押金,实行“一站式”结算,只需交自付部分就可出院。

建档立卡人口住院,经免参保费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年度自付部分仍超过当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0元的,由政府兜底。也就是说,龚明礼2017年的总医疗费用超过10380元的部分,还要回补给他。

会泽县脱贫攻坚不仅关注贫困群众住房、产业、就学、健康问题。2017年,新修机动车道路269公里、硬化道路342.7公里,铺设管引403.32公里……共整合16.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民生问题不断改善。

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越要啃“硬骨头”,结合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难、公共配套成本过大等突出困难,会泽正在积极谋划未来3年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进县城安置。“我们要再建一座会泽新城,以脱贫攻坚助推城镇化,以城镇化拉动脱贫攻坚。”会泽县委书记谭力华充满信心地说。


本报特约记者  徐贵才/文  周朝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