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砍茶”“种草”走上致富路 故事都源于农业供给侧改革
  • 发布日期:2017-12-07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50

在祖国西南群山的西南部,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的脱贫攻坚,可不是随便种点什么、养点什么那么简单。出路在哪?历经多年摸爬滚打,当地人在大山上郑重写上了答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记者前不久在普洱市边境三县澜沧、西盟、孟连看到,当地在脱贫攻坚中,一方面注重“一地一策”;另一方面在供给端发力,用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叩开市场大门。尝到甜头的山里人,如今迷上了供给侧改革。


茶农为何“砍茶树”?


茶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别人发财靠种茶,我们发财靠‘砍茶’!”在云雾缭绕的景迈山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布朗族兄弟南康说。


南康所谓的“砍茶”,可不是私砍滥伐茶树,而是为提升茶叶品质,由专家和茶农共同琢磨出来的一项优化茶林措施。


雄浑的景迈山,山顶有2.8万亩千年古茶林,研究表明,这些高大的茶树是野生茶向种植茶过渡的活化石。老祖宗的遗留,既泽惠后人,也给子孙压上了维护荣誉的重担。那一片片后来种在山腰上的台地茶,如何才能像千年古茶树一样,挺起“景迈山出品”的胸膛?


曾经,山上的布朗族、傣族乡亲为了脱贫,于上世纪末搞起了密植高产,用了农药化肥,结果产量上去了,但病害却加剧,茶质节节退化。路子走歪了,南康他们醒悟了过来。


专家来了,信息也大量传进山来。在县里的决策下,在专家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南康他们开始了生态茶园的改造:砍茶树!把每亩3000棵压减到160棵,绝对禁用农药化肥,同时用现代生物技术“虫口夺茶”,在茶树间种植具有抑虫利茶功能的乔木和药材。


“起初有点舍不得。”南康笑道,“改造后,台地生态茶价格涨了十多倍,乔木下面还产出了名贵药材。”


如今,南康已成为景迈山茶叶诚信联盟理事长,他提出尽快“统一定价、统一检验、统一监控、统一标识”,“实现可追溯、可查询、可识别,让景迈山始终成为名茶之乡。”南康说。


“我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景迈山里有矿,但我们决不开采,要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把普洱茶和旅游做上去。”澜沧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陈辉说。


“种草给牛吃,养牛给人吃”



皇竹草(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佤族传统中,牛是财富的象征。如今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村民扎莫眼里,草更是实实在在的财富。


从今年初开始,西盟的沟沟坎坎,就开始种植一种名叫皇竹草的植物。会开车的扎莫,现在就靠运送这种草,踏上了致富路。


故事缘起于一场农业供给侧改革。过去,佤族群众一家一户养牛,难以形成规模,疫病也多,牛肉品质不理想。后来,农科机构利用婆罗门牛、莫累灰牛和云南黄牛杂交,用时数十载,选育出一个新品种云岭牛,肉质堪与世界顶级牛肉媲美。而皇竹草是喂食云岭牛的优质饲料,由此,阿佤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光运输一吨草就能挣40块,我半个月就运了150多吨。”扎莫说,“以前从没想过,草还能挣钱。”


西盟光照足、雨水多,皇竹草很容易种。县里引来了龙头企业云南三江并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与之签订了精准扶贫项目协议,带动上千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和皇竹草,共8000余亩。同时,贫困户通过入股,每年还可获得养牛场利润分成。种草、运草、分红,到今年底,预计全县建档立卡户有3000人可以脱贫,以后会迅速增多。


记者在养殖基地看到,几百头毛色发亮的云岭牛正悠然吃草。“佤族崇尚牛,西盟适宜种草,我们把文化和产业相结合,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很受群众欢迎。”西盟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郑青江说。


大山深处的“直过民族”群众,要实现“产业直过”,关键在精准,核心在供给侧改革。郑青江说:“西盟今后还要深挖牛文化内涵,打造‘佤部落·西盟牛肉’品牌,并发展文旅产业,做长产业链,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红土地长出“西洋果”


牛油果(图片来源于网络)


牛油果原产美洲,享有“森林奶油”美誉,是高档进口水果。如今,这种“西洋果”在滇西南的红土地上扎下了根。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满山的牛油果树密密匝匝,工人正忙着穿梭采摘。孟连县已建成7500亩牛油果示范园,今年首次迎来规模化收获。


“今年挂的上百吨果子,还没成熟就被超市包了。”示范园投资方云南绿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家柱说,“其他果园将陆续进入旺产期,明年可望增产到2000吨。市场缺口很大,孟连的牛油果有望部分替代昂贵的进口果。”


牛油果能在孟连扎根,除水土气候方面天赋异禀外,也源于改革的魄力。祁家柱说,他们在品种选择和引种上花了大量精力和财力,时间成本很高。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企业通过中外合作方式,从以色列等国引进现代种植技术,加速了项目落地。


根据规划,到2025年孟连县牛油果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万亩,在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的同时,还将推广至其他县,拟在普洱市建起“亚洲牛油果之都”。


“选项目要有耐心恒心,要因地制宜,优中选优。不能搞大路货。”孟连县委书记刀锋说。


在普洱边境三县脱贫攻坚一线,记者处处感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强烈意愿,见证了各族群众日益开放的胸怀和眼界,以及广大扶贫干部的“绣花”劲头。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