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报告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介绍了“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4年来的实施情况、化工大学组织学生参加送故事公益活动情况,并发布“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关爱保护现状研究”课题成果。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基金会处、全国资助中心政策法规处、人社部离退休干部局、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和北京化工大学主要负责人等180人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了2013年设立的“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进展情况,并感谢广大社会爱心人士和有关部门、合作单位的关注、支持。项目实施4年来,完成了“姥姥讲故事1000个”音频资料的录制,配故事机和插图注音目录向贫困地区农村推广,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早教。项目收到各类资助款340万元,到2017年10月底,已经向贫困地区送出3.4万套故事盒,包括3700所农村幼儿园、近2万贫困农户和1万多个贫困村,涉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益儿童超过10万人。故事盒受到贫困地区孩子和家长、幼儿园教师的普遍欢迎。
会上,项目发起人刘丹华讲故事姥姥分享了自己为孩子们精选和录制故事的体会并说道“我讲完1000个故事只是开始,还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形成这样一种扶贫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负责人全面总结了组织大学生开展送故事活动和组织师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况。从2015年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合作,在全校范围内联合选拔优秀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为国家级贫困县儿童传递故事盒,切实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接受早教。三年来,化工大学“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累计招募志愿者1169人,奔赴江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等28个省份为3054名儿童送上了故事盒,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成为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感恩社会、回馈国家、实现个人价值的有力平台。2016年,受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委托,化工大学师生组成的课题组又启动了“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整合校内外资源,组成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心理咨询中心等共11位教授、博士、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科研团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课题以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监护人及家庭为调查对象,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了57个现状问题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435份,收到4万多个有效数据,最终形成了课题研究总报告一篇、《吉安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篇,搜集整理学生“送故事下乡”感言三十余篇。会上,化工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分享了他们曾经送故事活动的感想,课题组成员报告了课题的主要成果。
“送故事下乡”项目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会上,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代表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将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群体,要求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过硬举措,确保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正是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精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启动实施了“送故事下乡”项目,先后向新疆南疆四地州、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捐赠了“姥姥讲故事”播放器12000多部,覆盖了1万多个贫困村,供村小学或幼儿园使用。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故事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话教学教辅资料短缺、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深受基层教职员工和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普通话水平得到提升,成效喜人。该司希望“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继续推进,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建议进一步丰富故事内容。录制更多少数民族贫困儿童耳熟能详的民族传统经典。二是研究扩大项目覆盖面的可行性,在覆盖新疆南疆四地州、西藏和四省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到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甘肃临夏等三州,争取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儿童享受到项目实惠。三是希望主办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研究创新更合理更实惠的普通话教学方式和手段,降低使用成本,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助力少数民族脱贫攻坚。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和北京化工大学负责人都表示,要继续加强合作,进一步实施好“送故事下乡”公益项目,并根据贫困地区儿童需要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扩大项目的内涵和规模,充分发挥基金会和高校在教育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助力国家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