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把“变化”当作帮扶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 发布日期:2017-11-24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689

市委党校派驻居核工作队长 第一书记  李伟

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已经三个月了,三个月来大量的脱贫攻坚工作,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是这场战斗的排头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何体现我们的排头兵作用,我认为:就是要把“变化”当作帮扶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一、从村容变化看帮扶工作成效

市委党校挂钩的富源县富村镇居核村,是全镇9个贫困行政村之一,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701户2803人,现有建档立卡未脱贫户97户418人,基础设施差,无任何产业,村民主要靠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维系生存,贫困面较大。还记得2015年,第一次结对帮扶入村时,进村道路泥泞崎岖,驾驶公车的驾驶员也是小心翼翼的挑着路面走,要是遇见下雨天,越野车进村都成问题。在路上,我们党校张向前书记当即就表示:帮扶工作首先就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到了村上,居核村完小陈旧的教学楼,让我们帮扶的干部看了都感觉心里不是滋味。狭窄的村委会办公楼墙体里全都开始漏水,长霉,而我们的村干部每天就在里面闻着霉味为群众办公。居核村里唯一的群众活动广场到处长满了野草,村民的垃圾也没有统一的堆放点,村里原本应该清澈美丽的河流充满了泥土和垃圾,这些景象让我们看不到新农村应有的活力与生机。面对这些情况,校党委现场开会研究,决定帮扶工作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农村宜居环境提升开始。两年来,市委党校积极协调项目和经费,完成了行政村辖区内共计13公里的道路建设;完成了6个村民小组村内道路硬化,启动了村委会办公楼改扩建和4个村民小组村级活动室建设;完成了每个自然村垃圾堆放点建设,完成了3个自然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协调经费90万元新建居核村完小综合楼,投资60余万元建设居核村文体广场。帮扶两年多的时间,居核村的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发生了质的改变。我清晰的记得,当我们新建的小广场上栽种苗木增加绿化景观时,很多群众都来围观。我问群众:这个小广场,你们觉得怎么样?群众笑嘻嘻的告诉我:好啊,很漂亮,以后我们有地方去了。群众还告诉我:我们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我们的学校和这个广场。听到这样的回答,驻村工作队员心里真是暖洋洋的。从下雨天走泥路到村村通水泥路,从陈旧的教学楼到崭新的教学楼,从群众在门口排队办事到每次办事都有一把椅子一杯开水,从到处乱扔的垃圾到垃圾统一摆放,从肮脏断流的河流到清澈见底的河流,两年的时间,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通过一个个惠民项目有效地体现了出来,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对帮扶单位也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二、从群众的情感变化看帮扶工作实效

一天傍晚,我来到贫困户侯汉伍家。一进家门就看到一家人围在一个炉子边正准备做饭吃,10多平米的房子,一盏15瓦的白炽灯,屋子里光线很是昏暗,以至于进屋半天我都忘记了关闭手电筒。户主侯汉伍是个40出头的农村汉子,憨厚老实,怀里抱着孩子,看到我来,拘谨的欢迎我。据村干部介绍,侯汉伍土地不多,媳妇智商有问题,干不了农活,只能勉强在家带带孩子。家里劳动力就他一个人,只能靠打散工挣点钱。在和侯汉伍的交谈中,他总是躲躲闪闪,不敢和我交谈,害怕我是市里来的领导,怕自己说错话。我发现他怀里抱着的孩子总是耷拉着头,便问孩子多大了,他告诉快1岁了。我觉得孩子就像生病一样,耷拉着头,肢体看上去也不像正常孩子一样硬朗,表情也显得很呆滞,表现为长期营养不足和缺钙。我把情况和驻村队员进行了交流,我们决定先给孩子补充下营养,马上用自己的钱给孩子买了大量的营养品和钙剂,送到侯汉伍家的时候,嘱咐他一定按照医嘱好好给孩子补充营养。两个月后,我再次去到侯汉伍家,看到孩子已经和正常孩子一样在开始学着走路,身体明显硬朗了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嘻嘻的表情。侯汉伍激动的拉着我的手说:“李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们,你们带来的药效果很好,现在头也能抬起来了,自己都学走路了。”再后来,在村里遇见侯汉伍时,他没有了第一次的拘谨和胆怯,总是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还经常让我介绍散工给他做。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从贫困户的实际出发,把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放在心上,给予帮助和解决,才能真正的和他们建立情感。

通过多次的入户遍访工作,我们许多结对的干部也表示:群众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逐步变得熟悉,建立了情感。还会主动寻求挂包干部的帮助。比如:我们一位同事的帮扶对象听到我们对“中华蜂”养殖业的宣传后,主动联系帮扶干部,请求他帮忙找找“中华蜂”养殖业的技术指导资料,想学习养殖。一个贫困户找到驻村工作队,希望帮助享受“五保户”政策。我们队员积极行动,按照规定对资格进行审核后,第一时间就按照程序进行上报。

两年多的结对帮扶,入户工作开展了很多次,群众从一开始的不信任、不配合、不满意,到慢慢的与结对干部建立情感,从“等靠要”思想,逐步转变为与结对干部共同寻找致富路子,贫困群众从情感上、思想上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在9月份完成的省第三方评估中,居核村群众满意度调查顺利通过评估,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帮扶工作取得了实效。

三、从驻村队员作风变化看帮扶绩效

到挂钩村工作后,我及时向镇、村干部了解工作队员驻村工作情况。村里的干部告诉我,我们的下派队员有很明显的转变。刚来的时候,大家都吃不惯、住不惯,很少与群众和当地干部交流,工作上也是见子打子,主动性很少。现在,他们生活上很适应,无论生活条件怎么艰苦,也能安心驻扎在村里。工作上,无论业务量多大,总是能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份表格和每一个信息核对,也总是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中,没有怨言,不辞辛劳的加班工作,哪怕是通宵加班后,只要看到规范整齐的档案,他们脸上也总是充满了笑容。有的队员,刚来的时候都不知道玉米是什么样的农作物,也听不懂群众的方言。现在能够与群众坐下来深入的交谈,对群众不理解的政策进行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对群众渴望的诉求,及时的记录办理,真正的与群众打成一片。自下派工作队以来,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员每年在岗时间均超过240天,在两年的驻村工作中,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队员们的群众工作能力在驻村工作中得到较好历练,年轻的80、90后工作队员,变得成熟、担当。

从帮扶村的整体变化到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再到驻村队员自身的成长,这些变化无一不体现了挂包帮工作的成效。完成脱贫攻坚的光荣使命就是要体现在贫困村和贫困户每日一新的变化上。无论责任多么重大,我们坚信: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志在必得!

    

 

                             曲靖市委党校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