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拯救泥泞中的龙潭沟
  • 发布日期:2017-11-20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1117

拯救泥泞中的龙潭沟

——老厂乡茶花箐村龙潭沟抗汛抢险救灾纪实

作为老厂乡党政办的一名普通干事,我对连日来老百姓抗汛自救之艰难和韧性感同身受,对老厂乡全体干部深入一线抗汛抢险由衷敬佩。近日,我有幸参与了茶花箐村刊讯抢险救灾工作......

6月28日至7月3日,强降雨造成会泽县多处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其中,老厂乡降雨量达150毫米,全乡13个村委会不同程度受灾,房屋倒塌32户71间,受灾2836人,公路受损58条(其中老厂至三岔公路严重受损,塌方100多米近万余方),农作物受灾面积8300亩,经济损失达2008万元。灾情发生后,老厂乡党政领导干部积极奔赴现场,指导群众抗洪抢险救灾,及时组织对塌方公路进行抢修,确保公路干线恢复通车。及时下拨帐蓬、棉被、床分发灾区,现已发放大米55袋、棉被60床、帐篷20顶,以及彩条布、毛巾等救援物资若干,安置人员68人。

龙潭沟是座落于老厂乡茶花箐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毗邻昭通巧家县,俯瞰金沙江蜿蜒而过,18户人家像一颗颗石头散落在磅礴的半山腰上。连续的强降雨,龙潭沟随处可见山体滑落,进村公路被滚石堵塞,人行小道变成了稀泥陷坑,本就数量不多的玉米等农作物基本被夷为平地,部分房屋出现墙体开裂、围墙倒塌……所幸,村民没有遭受生命损失。经国土部门实地勘测鉴定,龙潭沟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高位滑坡可能性大,一旦出现险情,闭塞的地理位置,加之落后的交通条件,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茶花箐村总支书记余茂宏立即向乡党委汇报了这一情况,龙潭沟的易地移民安置迫在眉睫!然而,祖祖辈辈居住于此,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家业,加之侥幸心理作祟,龙潭沟的老百姓并不愿意举家搬迁,这给易地搬迁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老厂乡党委书记胡顺龙说:“这次强降雨,我们老厂13个村委会全部受灾,我们的干部在救灾现场一定要充分发挥作用,想尽千方百计,务必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龙潭沟的老百姓也是我们的同胞,他们不愿意搬,我们就想尽办法帮他们搬,一定要把他们从危险中救出来!”

7月3日晚,老厂乡紧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龙潭沟易地搬迁工作,决定就近选取安全地带,先把群众进行临时安置,后期再行选址实施异地搬迁。针对群众不愿意搬迁的问题,由民政、电力、水务、国土等部门尽快解决临时安置点的用水、用电、饮食和帐篷搭设等。由乡党委书记、乡长带领相关干部前往龙潭沟,实地动员群众,向群众讲清楚此次搬迁的紧迫性,传达建房补助政策,额外给予搬迁的群众每人15元/天的生活补贴,实施每天3次签到制度。当天夜里,部分救援干部即前往临时安置点戴家梁子,在村组干部的帮助下,搭设帐篷、床板、火灶、水电等。

4日清晨,在乡党委书记胡顺龙和乡长唐艳丽带领下,救援干部一行10人带着棉被、蔬菜、猪肉、锅碗等物资火速赶往龙潭沟,一路上,随处可见滚石、土堆滑落路旁。在一个叫老箐的地方,只见两侧都是数百米高的悬崖,左侧悬崖上的数百立方石块在雨水冲刷下塌方,完全阻断了公路,导致乡政府通往三岔、茶花箐、德所、安家坪等4个村委会的公路中断。“前方挖掘机正在作业,垮了挖,挖了垮,悬崖陡坎的地形只能如此。”乡长唐艳丽有些无奈地说。

大约20分钟后,公路疏通了,一行人来到茶花箐村委会,从村委会通向龙潭沟小组约7.5公里的盘山公路,泥泞不堪,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救援干部一行10人开始步行,向龙潭沟进发。

途中,暴雨形成的泥石流大堆小堆的堆在路上,走上去就陷,遇到太软的地方,大家就抱一些石块扔在上面,再踏着石块快速通过,还要堤防高处山石滚落。就这样,一路上踩着稀泥陷坑、翻过掉下的巨石、跨过倾倒的大树、趟过湍急的溪水,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到达龙潭沟小组。

群众会议在山坡前的公路上举行,会议由乡党委书记胡顺龙主持,他说:“生命高于一切,本着为生命负责的态度,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乡党委政府会想尽办法,和大家一起渡过难关,克服困难,一定要在今天晚上搬到临时安置点。”

乡长唐艳丽说:“大家一定要为自身安全和子孙后代着想,及时搬到临时安置点。过渡一段时间再选择地点,政府扶持大家建新房。”此时,政府已备好米、油、蔬菜、锅碗瓢盆等生活物资,工作人员和部分群众在安置点为大家准备晚饭。

会上,村民们逐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伙对乡党政领导的关怀表达了感谢,表示对上级的补助政策很满意,一定会在今晚搬到临时安置点!会议开到六点半,太阳已经偏西。胡顺龙动员大家:“趁天还没有黑,赶紧收拾简单的东西一起去安置点。”随后,群众跟着干部,逶迤的山路上,一行人互相搀扶,向安置点进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大家到达戴家梁子临时安置点。两个大灶内已经烧起了熊熊大火,米饭已经蒸好一大砧子,空地上的盆里装着刮好的洋芋、洗好的辣椒和白菜、切好的豆腐和新鲜肉,只待下锅。两位师傅正从锅里把炸好的花生捞起,装成三碗。炒好的菜一个个上桌,从龙潭沟过来的群众也陆续抵达安置点。帐篷面前,胡顺龙和唐艳丽正在叮嘱小组长安庭友:“一定要克服困难,团结好受灾群众,大家分成组,几个人负责煮饭,几个人白天回去照管牲口,晚上回安置点来住,每天按时签到。”

工作人员离开安置点的时候,太阳落在山头,金沙江水面一片橘红,暮色中安置点的灯已经亮了,在苍茫的群山中格外的显眼。

老厂乡:姚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