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中国扶贫事业的福建经验: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 发布日期:2017-09-18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614
 夜空朗朗,晚风习习。9月6日,各地游客玩了一天之后的赤溪村,到了晚上,又迎来了另一种热闹:村口处,村妇女主任钟丽梅带领着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妇女,伴着欢快的舞曲跳起时尚的街舞;村中心,放映队正在为村民播放着最新大片。

曾被称之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福建宁德赤溪村,以摆脱贫困为起点,以精准扶贫为路径,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如今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征途上,不仅仅消除了物质上的贫困,更迎来了一番脱胎换骨般的全新精神风貌。

牢记人民,赢得信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赤溪村还挣扎在温饱边缘,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贫困面90%以上。不少干部群众期待改变的路径,是希望坐等国家大项目落户。

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上任伊始用2个月走遍闽东9县,提出的思路却“泼了盆冷水”:同贫困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贫困地区要收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从治山治水这个“笨”工作上下功夫,是改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的。

“冷水”让人冷静清醒,亦让人脚踏实地。1988年12月,闽东霞浦县首场“四下基层”活动拉开了闽东干部从“身入”到“心入”的作风锤炼之旅;1990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刚刚上任福州市委书记9天,“马上就办”的要求成为一把扫除慵懒官风、破除体制障碍的利剑。一项项涉及广大山区群众、老区群众、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工程相继展开。

寒尽显松翠,春色更宜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每年都召开一至两次全省扶贫开发会议,连续出台加快发展、推进落实、打赢攻坚等决战贫困的系列政策文件,调集上万名各级干部,驻村入户、挂钩蹲点,再把“心入”化“情牵”。至今,福建共有1.6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1.1万多个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中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扶持项目10万多个。到2016年底,福建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已降至20.44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升至14999元,造福工程累计搬迁157万人……

只有牢记人民,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只有冷暖在心,才能获得力量无垠。

汇集脱贫攻坚的力量

张恩炎是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小吴村人,他家的困难远近皆知:夫妻俩年老多病,儿子智障且脚还残疾,儿媳妇是聋哑人,孙女也有智障。一家的收入全靠他夫妻俩种烟、种稻。人老体弱地又少,实打实的收入,其实只有这每年7000元的低保。

2014年精准扶贫启动以来,当地干部为老张量身设计了这样一个脱贫模式:他以自家的1亩土地入股石壁现代农业观光园,每年分红1500元;并安排他在园里担任管理员,工资每月600元;儿子儿媳被安置在邻近的豆腐皮厂打零工。包括低保,全家人总共收入一年可达1.6万元。

一个如此困难的家庭,都能通过合理的模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收入,这一模式被称之为“348”,即:3步精准确定贫困户、分类4种致贫原因、采取8种对症下药帮扶举措。2015年,三明被确定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后,用深化改革思维推出的这项制度,也成为福建全省扶贫创新的典型。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开创出的脱贫实践,福建各地全力攻坚、确保打赢。

“打赢”就是要一个人都不落,“全力”就是要每个地方都不松懈。

2017年8月,晋江市党政代表团专程赴长汀县开展山海协作对口帮扶互访活动,当场向长汀捐赠山海协作资金2000万元,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社会事业及民生保障项目等。

从福州对口宁德开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山海协作”便成为福建省扶贫工作的又一创新。2012年,在各自区域发展中成长出来的“长汀经验”和“晋江经验”,在“山海协作”的平台上,迎头相遇。晋江(长汀)工业园引来落户企业20多家,新增直接就业和延伸就业近4000人。

“弱鸟”也可先飞

“地区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多次强调的这一观点。有鸟志高飞,无路不天登。从“外部输血”转为“内生造血”、扶贫先扶志和智,是福建20多年来脱贫攻坚中所总结出的又一宝贵经验。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龙岩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扶贫扶志的有效利器,以奖代补、由拉动变促动,整个闽西红土地上“要我脱贫”正在变成“我要脱贫”。“我们会按照激励性扶贫的要求,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生产用具,统一购买肥料、农药,按市场批发价统一收购贫困户生产的蔬菜,并保证每个贫困户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新罗区绿鲜山蔬菜种植农场场主黄宣深是第一批激励性扶贫项目参与者,今年已有20名贫困户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了他的大棚蔬菜建设,由此也获得政府每亩5000元的补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福建省设立2亿元财政专项产业扶贫发展资金,专门针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生产性补助。“每人平均440元,只要实施生产性项目,并由挂钩帮扶干部及村两委审核确认,经公示无异议后,即可获得。”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黄华康说。

针对因病致贫这一攻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今年福建还通过财政支持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对全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织起”了两道新的“保险带”:第一道,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在原定报销比例上再叠加相应的报销比例;第二道,对儿童白血病等13种重大疾病,在叠加第一道补助后,对个人负担部分再予以90%的补助。

啃碎硬骨头,打赢攻坚战。眼下,福建省全面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建立了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省委省政府从主要领导做起,每位省领导挂钩一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省委省政府向有脱贫任务的设区市市委书记和市长下达脱贫攻坚责任书,各级层层下达责任书。

八闽大地,精准脱贫攻坚战热浪,正海潮迭涌……

■记者手记

心中装着人民 信心写就明天

从“摆脱贫困”到“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郑重承诺,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近18年间,反复酝酿思考、倾注大量心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勾勒出来的重大实践命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从中提炼出系统解决贫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既体现出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心中装着人民”的价值理念。

心中装着人民,道路就会越走越宽。福建的实践证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也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革新和再造的过程,是对贫困地区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过程,更是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紧密相关的过程。

心中装着人民,改革就会步步推进。治理贫困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如今中国共产党人以其无比雄心与魄力,正在向全世界交出一份中国答卷。能够书写出这份答卷的力量,正是来自于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福建的实践证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构建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

心中装着人民,信心就会写满明天。从依靠“外部输血式”到培育出“内生造血式”,从实现物质充足,到涉及民生各个领域、人的精神全面丰富等全方位的建设,福建的实践证明,扶贫的过程同样也是健全精神、培育自信、锤炼意志的一次过程,其最终在于通过多种方式的扶贫使贫困群众走上自己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