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云南建投集团杨光雷:摘掉“穷二代”标签 精准发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 发布日期:2017-08-07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78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大力提升贫困人口技能能力,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切实增强扶贫对象“造血功能”和致富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5年3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南建投集团)挂钩帮扶宣威市得禄乡两个贫困村、568户贫困户2069人贫困人口,帮助他们走出贫困阴影。

扶贫路上 杨光雷(左一)

  得禄乡位于宣威市西北部,地处云贵两省三县市结合部,国土面积21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全乡有耕地5.8万亩,人均耕地1.4亩,资源匮乏,属典型的山区纯农业乡,也是宣威市深度贫困乡。

  “杨书记,我家有四口人,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田地和养猪,但只有水田1亩,旱地3亩,另有林地5亩,粮食不多,每年只能养一头猪;要出去打工,文化低,又没有技术,去了也挣不着钱。两个娃在上学,大儿子上宣威一职校,小儿子上初一,都要伙食钱!”这是我第一次走访贫困户曹玉辉家时他说的话。贫困让这个家庭倍受压力。

走村入户

  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还很多。有的人家的孩子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和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却陷入困境。要读吧,学费在哪里?不读吧,又荒废了子女的前程。而宣威是一个有读书传统的地方,就是借钱欠债也要让子女上学。

  47岁的李继祥,双腿肌肉萎缩行动不便,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只有妻子一个人操持田地和家务,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仍然不让子女辍学。两个儿子,一个在武汉上大学,一个初中毕业,面临着又一次艰难的选择。

  这些家庭虽然贫困,但不缺少志气,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从根本上割断代际贫困。这些人家,只要措施对路,帮他们一把就能脱贫。

  采取什么措施呢?

  “没有技术,出去打工赚不着钱”,这是村民曹玉辉说过的一句话,也为脱贫找到了一条出路。

  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们请求集团助力,在得禄乡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建筑实用技术培训。这些培训内容丰富,建筑工程初级的识图、加工、装饰装修及维修电工等都包括在内。像曹玉辉那样的贫困户有240多人报名参加了培训。参培人员中有夫妻俩的、父子俩的,也有兄弟齐上阵的,农民群众对实用技能的渴望和需求显得尤为珍贵和迫切。

实用技术培训

  “我自己没上过什么学,像这样专业培训也是第一次,不好好学,错过就没有了。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也掌握了一些知识,发给我的书在家都叫我儿子教我,现在农忙也过了,等拿到证我也打算出去打打工”,李正益说。

  “建投集团送技术的帮扶方法非常管用,我得了一门手艺,之前只能做小工,现在是师傅级别了,一天百十来块钱,手头宽裕了!”2016年7月,老曹花了2.5万元买了一辆三轮摩托,既运输材料,又方便出去干活。2017年春节前老房子拆除建盖了新房。

发放助学扶贫资金

  针对像李继祥那样的家庭,集团建立了90万元“扶贫专项基金”,向挂联贫困户的子女在考取或就读高中、大学的提供扶贫助学金。2016年共向41户贫困户发放近8万元的扶贫助学金,44名贫困学生上学得到了保障。

  截至目前,建投集团为挂钩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0余万元,整合各类社会资金300余万元,帮助得禄乡新修5条村组公路、2座交通桥,实施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灯光亮化工程和2个村民活动场所建设,定向挂联贫困户收购农副产品120万元,扶持核桃深加工、特色种养殖等产业。还为宣威市4个乡(镇)新建爱心水窖3000口。

  驻村帮扶,对于我们国企干部来说,是一份责任,更是人生中的重要经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团队将与扶贫战线上的同仁们继续努力,砥砺前行,圆满完成脱贫解困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