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次座谈会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标志着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主题鲜明,是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们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全局工作和重点破解深度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一)深刻领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一明确要求,增强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深度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最短的短板,是脱贫攻坚的主要矛盾。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抓住深度贫困地区这一牛鼻子,在最难处发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深刻领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这一科学论断,深化对艰巨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这是总书记立足全局作出的科学判断,目的在于警醒全党对脱贫攻坚的困难不能低估,对攻坚的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各地要全面把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硬仗中的硬仗”,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深刻领会“深度贫困完全可以战胜”这一制度自信,增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总结过去30多年扶贫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实践基础上强调指出:“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总书记的概括总结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定力自信的来源。各地要保持工作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坚持精准方略不动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决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
二、牢牢把握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求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首先要继续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而不能依赖给钱给物的支持。
(一)坚持已经形成且有效的体制机制。紧紧依靠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起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社会动员体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监督问责作用,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各级要逐一梳理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分析扶贫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攻坚政策举措。
(三)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稳中求进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到2020年的攻坚期内,咬住“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保持定力,扎实推进,既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也不能降低标准,敷衍搪塞,为2020年以后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打好基础。2020年以后,要保持工作连续性,为实现深度贫困人口逐步致富继续努力。
(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将精准思想体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个方面。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所有加强、创新、综合性政策举措,都要突出精准、聚焦精准,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真正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来实施。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突出精准扶贫的中心地位,坚决防止以区域发展之名代替精准扶贫,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
三、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在有限的时间内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歼灭战,要加强组织领导,集中优势兵力,强化保障体系,培育内生动力。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度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效果到位。贫困县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级党委政府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尤其要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选好配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各深度贫困地区要在这项工作中下足“精准”功夫,用攻坚第一线干部和团队的“精准”来保证扶贫工作的精准。
(二)真正聚焦深度贫困区域和群体。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是指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直过民族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各地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划定深度贫困区域,找准影响2020年如期完成任务的难点。深度贫困地区可以以县为单位,也可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各地还要进一步界定深度贫困群体,瞄准对象,缩小范围,精准发力。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和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举措,实行精准施策。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都要因户因人制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政策和标准。要推进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不能将任何贫困人口留在政策空挡。当前,尤其要防止揠苗助长式的集中投入算账脱贫,防止能扶不扶,用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的简单做法。真正用“绣花”的功夫做好扶贫政策精准到户、到人的工作。
(四)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新增”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惠民项目、涉农资金整合、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投入、资本市场、保险机构、建设用地指标等十个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支持力度。各地还要引导更多社会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从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动员更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帮扶力量投入深度贫困。
(五)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勤劳脱贫。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鼓励勤俭持家,孝亲敬老,邻里共济。
(六)严肃认真开展督查巡查工作。充分发挥督查巡查对于促进脱贫攻坚有效落实的制度利器作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拟于近期组织2017年督查巡查工作,将考核评估、中央巡视、民主党派中央监督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作为重点,考察各地是否拿出针对性举措、是否落到实处、是否见到实效。同时,注重挖掘各地工作亮点、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查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7年7月4日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次座谈会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标志着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主题鲜明,是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们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全局工作和重点破解深度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一)深刻领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一明确要求,增强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深度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最短的短板,是脱贫攻坚的主要矛盾。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抓住深度贫困地区这一牛鼻子,在最难处发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深刻领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这一科学论断,深化对艰巨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这是总书记立足全局作出的科学判断,目的在于警醒全党对脱贫攻坚的困难不能低估,对攻坚的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各地要全面把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硬仗中的硬仗”,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深刻领会“深度贫困完全可以战胜”这一制度自信,增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总结过去30多年扶贫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实践基础上强调指出:“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总书记的概括总结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定力自信的来源。各地要保持工作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坚持精准方略不动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决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
二、牢牢把握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求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首先要继续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而不能依赖给钱给物的支持。
(一)坚持已经形成且有效的体制机制。紧紧依靠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起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社会动员体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监督问责作用,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各级要逐一梳理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分析扶贫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攻坚政策举措。
(三)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稳中求进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到2020年的攻坚期内,咬住“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保持定力,扎实推进,既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也不能降低标准,敷衍搪塞,为2020年以后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打好基础。2020年以后,要保持工作连续性,为实现深度贫困人口逐步致富继续努力。
(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将精准思想体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个方面。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所有加强、创新、综合性政策举措,都要突出精准、聚焦精准,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真正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来实施。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突出精准扶贫的中心地位,坚决防止以区域发展之名代替精准扶贫,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
三、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在有限的时间内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歼灭战,要加强组织领导,集中优势兵力,强化保障体系,培育内生动力。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度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效果到位。贫困县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级党委政府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尤其要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选好配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各深度贫困地区要在这项工作中下足“精准”功夫,用攻坚第一线干部和团队的“精准”来保证扶贫工作的精准。
(二)真正聚焦深度贫困区域和群体。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是指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直过民族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各地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划定深度贫困区域,找准影响2020年如期完成任务的难点。深度贫困地区可以以县为单位,也可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各地还要进一步界定深度贫困群体,瞄准对象,缩小范围,精准发力。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和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举措,实行精准施策。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都要因户因人制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政策和标准。要推进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不能将任何贫困人口留在政策空挡。当前,尤其要防止揠苗助长式的集中投入算账脱贫,防止能扶不扶,用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的简单做法。真正用“绣花”的功夫做好扶贫政策精准到户、到人的工作。
(四)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新增”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惠民项目、涉农资金整合、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投入、资本市场、保险机构、建设用地指标等十个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支持力度。各地还要引导更多社会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从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动员更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帮扶力量投入深度贫困。
(五)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勤劳脱贫。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鼓励勤俭持家,孝亲敬老,邻里共济。
(六)严肃认真开展督查巡查工作。充分发挥督查巡查对于促进脱贫攻坚有效落实的制度利器作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拟于近期组织2017年督查巡查工作,将考核评估、中央巡视、民主党派中央监督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作为重点,考察各地是否拿出针对性举措、是否落到实处、是否见到实效。同时,注重挖掘各地工作亮点、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查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7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