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中安街道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立足当下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着眼未来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以集约经营、科技化、现代化管理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路。
“老三样”
“我家前几年烤烟都是种5亩左右,今年政策好了,政府补贴给我们村子建了电烤房、修了机耕道,烤烟种植和烘烤的成本降低了,我家种了15亩。如果今年价格卖得上去,明年就再多种上几亩。”寨子口村建档立卡户金家宝说。脱贫攻坚以来,该街道推广烤烟种植11120亩,投入2000万元改造寨子口社区中低产田地,投入2000万元用于海坪社区土地整理,完善管网,修建机耕道。在寨子口社区设立烤烟种植示范区,成立专业合作社,以现代化种植管理方式提升烤烟种植水平。每个社区补贴14000元建设自动化电烤房,最大限度鼓励和扶持建档立卡户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收益,目前,烤烟已进入收购阶段。
魔芋种植也是该街道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今年以来,该街道综合各社区气候土壤条件,决定在辖区7个社区推广种植7360亩魔芋,预计产量1.1万吨,产值2500万元,涉及6800余农户。魔芋种植是技术活,没有技术就很难有高产量。该街道针对农户魔芋种植的技术难题,派出魔芋种植技术指导员,从下种、施肥、管护等各个环节到各社区给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对建档立卡户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降低建档立卡户的种植风险,保证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
厦格黑山羊,富源出了名的羊肉品牌,农民养殖基础条件好,肉质佳,商品率高,效益好。清晨走进厦格村,羊群穿梭在村中,在主人的驱赶下,群羊浩浩荡荡开赴换荒地草山。“背靠草坡,院子里有一间羊舍,养了32只羊,每年收益都还不错。如今村里又有了养殖合作社,我们有了依靠,养起来更加放心。”厦格村民张胜学说。该街道在厦格、海坪、龙潭等社区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养殖黑山羊2038只。其中,政策引领有劳力但缺资金、缺技术、没有发展思路的30余户建档立卡户养殖黑山羊500余只。把补助金、养殖技术和发展规划送到户,以“小群体”对接“大市场”,通过合作社“规模养”农户“分散养”,把黑山羊品牌做大做强,做成地方养殖龙头产业,走出富源,走上外地人的餐桌。
烤烟、魔芋、黑山羊这三个传统产业,在该街道实施一系列提质增效措施后,不断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和有目共睹的脱贫效应。
“新三样”
围绕特色,扶持特色,做强特色,该街道重点发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水果、中药材、马铃薯成了“新三样”。
满山红梨已熟透,到果园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富源红梨基地负责人谢永堂介绍:“随着县城环城公路的修建,更加便捷的交通,把基地变成了县城的果园和后花园。同时,基地正与街道筹划,以每年二三月满山梨花盛开为契机,适时举办‘梨花节’,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游客到基地休闲观光,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当地农户也能依靠基地发展休闲农家乐。”2007年3月,栋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每亩500元流转东堡社区500亩土地,打造年产500吨的红梨基地。2013年,基地引进了泸西水果生产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该基地落户富源后,每年为当地创造230个就业岗位。
中药材种植初步形成以薏仁、玛卡、金银花、三七、半夏、重楼为重点的品种布局。近年来,该街道以土地流转和生产合作等形式发展中药材种植1100亩,亩产300—500公斤。“这里的600亩三七是去年种下的,还有一年就能收成了,看着喜人的长势,我们有信心能有一个好的收成。”三七种植商袁巍说。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中药材种植已然成为该街道屈指可数的几大特色产业之一,该街道分管农业的副主任晏汉春说:“中安以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区位优势,吸引了很多外地企业到本地种植中药材,街道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外地企业到本地发展,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土地流转、水电路等问题,让他们安心落户,放心经营,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引进亩产2.5吨的优质马铃薯,在海坪社区示范种植300余亩。重点挑选建档立卡户进行试种,按户均种植1亩,每公斤商品芋2元计算,每年可为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3000至5000元。“优质马铃薯单个薯块大,商品率高,适应性广,对晚疫病抗性强,如果此次示范种植效果好,明年将在街道推广种植1.1万亩。”农机站站长李胜说。
当前,该街道正加大力度巩固提升现有产业,积极引进优质产业,不断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确保2016年龙潭、厦格、海坪、石缸、寨子口5个社区稳步脱贫。
特约记者 郭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