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黄承伟: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发布日期:2016-04-01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5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简称《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
 
  凝聚共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
 
  1 扶贫开发成就巨大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减贫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经验”。
 
  2 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深远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是惠及全体13亿中国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绝不能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排除在外。加快减贫进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标志。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2)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表明,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才能不断展示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有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始终把扶贫脱贫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4)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卫生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百姓安居乐业,才会形成“家和事泰、兴国安邦”的景象。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5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3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1)到2020年只有不到5年的时间,5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意味着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千万人以上。目前,中西部一些省区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2.1%。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以前出台一项政策、采取一项措施就可以解决成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脱贫,现在减贫政策效应递减,需要以更大的投入实现脱贫目标。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
 
  (2)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把扶贫开发真正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任务。新的考核机制还没有真正运转起来,一些贫困县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
 
  (3)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精准识别不够准,精准施策没有完全落实,精准脱贫缺乏程序标准,精准帮扶存在缩小版的“大水漫灌”,部分政策措施没有完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资金项目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增加扶贫投入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等。
 
 (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体现了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并对扶贫工作提出新要求。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工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返贫压力加大。面对新的环境,扶贫脱贫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理念,探索更为有效的脱贫方式。
 
 (5)扶贫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战不适应。如资金投入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各部门的扶贫投入呈现碎片化,使用分散,整合难度很大;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也有待提高;扶贫同农村低保、新农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以及教育救助等政策尚未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1 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脱贫攻坚始终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要求,需要把“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脱贫攻坚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项目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收益水平;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2 坚持做好“三个着力”确保精准施策
 
  (1)着力编好“十三五”脱贫攻坚重点专项规划。围绕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两个确保”目标,指导各地编制省级“十三五”扶贫规划,制订行业部门扶贫专项规划,细化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政策举措。制订“十三五”脱贫攻坚滚动规划和年度减贫计划,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到村到户到人。
 
  (2)着力建立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制订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各地要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抓紧研究制订和进一步丰富完善“1+N”政策体系。
 
  (3)着力建设“五个平台”。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发挥金融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发行定向金融债券支持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拔掉1000万贫困人口的“穷根”。三是建设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四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五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3 坚持把“六个精准”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
 
   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
 
  (1)落实“四个坚持”,为精准扶贫提供支撑环境。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2)改革完善“九项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和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
 
  (3)大力实施“十项扶贫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水利扶贫行动,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用水的可及性及便利性,确保饮水安全;实施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加大建档立卡危房贫困户的支持力度,确保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实施科技扶贫行动,加大先进适用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科技普及率;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4)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十项”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探索更多旅游带动扶贫的模式;实施光伏扶贫,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增加贫困户收入;实施构树扶贫工程,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培养一大批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收益联结机制。
 
   落实责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障
 
   1 实行更广泛的社会动员,落实各方扶贫责任
 
        健全东西扶贫协作机制,建立精准对接机制,使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健全定点扶贫机制,确保各单位落实扶贫责任。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多党合作脱贫攻坚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构建社会扶贫信息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等。
 
   2 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层层落实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宣传,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宣传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编辑:  瑛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