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武陵山片区的精准扶贫之路
  • 发布日期:2016-01-19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515
 
  重庆市丰都县太运村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武陵山区深处,海拔1300多米,位置偏僻,交通闭塞。46岁的彭仕祥是太运村村民,十几年来,他几乎年年在村里的贫困人口名单上“榜上有名”。
 
  “以前主要靠种菜、种苞谷,年收入一般在1000多元。”没出过远门的彭仕祥说,由于担心遇到欠薪拖薪,他一直没有外出打工。
 
   武陵山连片特困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市、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像彭仕祥这样没有走出大山的农民有很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决定把包括武陵山片区在内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武陵山片区被定为“先行区”,率先开展试点。根据中央的安排和部署,国家民委成为武陵山片区试点工作联系单位。
 
   5年来,在国家民委的指导和推动下,“十二五”前4年片区共减少贫困人口3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4个百分点。片区各地的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之路。
 
 
电商平台:为“农产品进城”插上翅膀
 
 
   1月9日上午,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邓阳村村民陈天发,提着一个装着50枚土鸡蛋的竹筐,来到位于村头的小卖部。“馆长”杨俊清点完之后,按照每枚1元的价格,给了陈天发50元。这个小卖部干净整齐,灯光明亮,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武陵生活馆。这儿不仅卖油盐酱醋,还有一些“时髦”的功能。武陵山区物产丰富,但交通闭塞。在7800余种特产中,仅有680多种变成商品,多数还在大山中“沉睡”。村民们引以为豪的土特产,并没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改善。
 
   为了帮助农民将土特产变成商品,秀山县搭建起了农村电商平台“武陵生活馆”。村民可以将自家的土鸡蛋、中药材等土特产交到这里,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较之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乡村项目强调的“工业品下乡”,“武陵生活馆”帮助了绝大多数不熟悉网络操作的村民“农产品进城”。
 
   杨俊在每个鸡蛋上贴上了二维码:这是“武陵生活馆”对土特产质量进行追溯的一种标准认定形式。通过二维码质量追溯,1个月后如无差评,农户能分享农产品利润30%的分红。通过这些二维码,陈天发知道了他之前拿来的土鸡蛋,卖到了北京、上海,每枚卖到了3元的高价。由此,他也得到了每枚0.6元的返还利润。通过“武陵生活馆”在网上售卖土鸡蛋,陈天发每个月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
 
   如今,邓阳村已有50多户村民和杨俊签约。每个月村里的1000多枚鸡蛋,村民自己腌制的酸菜、臭豆腐,从这里直接卖到城市。村民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背篼花钱赶车,到镇上摆摊了。
 
   “乡亲们网购东西也可以到这里,方便而且便宜。”杨俊说,网购的物品直接快递到店里,乡亲们不用交代购费。
 
   “要想富,先修路,电商是条快速路。”在秀山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木林看来,农村电商拓宽了山区的脱贫路。目前,在秀山县85个脱贫村中,已建成了41个“武陵生活馆”,带动了两万余户农民增收。“武陵生活馆”的扶贫模式,被片区内各区县争相学习。去年11月,“武陵生活馆”还开进了贵州德江。
 
    秀山县这条网络快速路的修建,离不开近年来基础设施的改善:100%的乡镇通了宽带;国道319、326横贯东西;渝湘高速、杭瑞高速纵贯秀山全境……陈天发的土鸡蛋,顺着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以在3天之内抵达全国的大多数省市。

   
这背后,是国家各部委在武陵山片区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组织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宽带中国”战略等项目,武陵山片区4省市已经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通宽带;仅2015年,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就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62.62亿元,支持片区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商务部下拨武陵山片区资金24.6亿元,支持片区跨区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建设……
 
 
旅游扶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位于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镇的马鞍城村,是有名的贫困村。马鞍城村的土家族村民罗春梅一家,过去仅仅依靠做些简单的农活谋生,全家人辛苦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近年来,龚滩镇立足于生态保护发展功能区定位,致力于打造乡村旅游的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强镇、旅游富民”战略,以旅游业来带动本地群众发展餐饮业、住宿业,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罗春梅成为政府脱贫攻坚政策的受益者。罗春梅发现,来镇上旅游的外地人对本地美食兴趣极高,果断地把目光转向了当地的特产苕粉。她在自己家中开了一个小作坊,专门负责为镇上的餐馆提供鲜美可口的食材。2015年一年,罗春梅通过生产和销售苕粉,共计收入2.8万多元,收益达到7000多元。
 
   罗春梅的脱贫故事,是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的真实缩影。
 
   武陵山片区生态优良,山青水美。片区有3项世界自然遗产,两处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点)8个,4A级旅游景区(点)33个,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片区扶贫开发中最容易撬动贫困的“支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片区内旅游业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武陵山片区各地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在武陵山核心地区,仅2014年,旅游业综合收入在各地GDP中的比重占到了22%以上。旅游业已成为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引擎,数百万群众脱了贫、致了富。
 
   然而,武陵山片区的旅游开发,尚有未发掘出的潜力:片区分属三省一市,一些景区缺乏与相邻地区的协调与合作,导致旅游产品趋同化;部分地区旅游宣传促销分散,未聚成合力,难以形成轰动效应;一些地方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等。
 
   在1月11日召开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与片区内4省市签署协议,共同致力于加快破解制约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加快旅游减贫致富步伐。
 
 
“让村民们一块儿走上致富路”
 
 
   1月8日,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平安镇鹿坪村香菇种植基地的大棚内,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
 
   谈起香菇种植基地发展经历,大棚的主人、平安镇鹿坪村苗族村民傅朝安感慨万千:“之前在外打工学了一点种植香菇的技术,通过我自身的示范效应,把本村的贫困户带动起来,一起搞香菇种植,形成一条产业链,把项目做大后,让村民们一块儿走上致富路。”
 
   为将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平安镇政府决定对傅朝安的香菇基地注入资金,作为给贫困户的入股股金,帮助傅朝安扩大生产规模,每年的收益按股金的20%给贫困户分红,再提5%作为村集体资金。农户平时就在香菇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每个贫困户起码能收入1万元以上。
 
   武陵山片区各种建设的历史欠账多,资金需求很大,一些规划在实施中存在有规划缺支撑、有项目缺资金的问题。
 
   为了让贫困地区群众通过掌握技术来更好地“造血”,从2012年至今,国家民委分批选派了244名优秀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武陵山片区有关市州和县市区担任联络员。这些联络员绝大部分由国家民委所属6所院校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如何破解片区资金短缺难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指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金融是急先锋、先行官。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看,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锋先导作用,弥补制度缺陷和市场失灵,打通融资瓶颈,破解融资难题,都是推动片区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可靠保障。
 
   2013年12月9日,国家民委、国家开发银行在长沙召开支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工作会议,两家单位与片区4省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合作协议》,开发性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政策“落地生根”。
 
   在此后两年多里,国家开发银行发挥融资、融智、融商优势,通过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方式,强化总行、分行和母公司、子公司之间的高效协同,完善融资模式,创新金融产品,为支持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15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对武陵山片区新增贷款297亿元,累计向武陵山片区发放贷款1635亿元,重点支持片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教育医疗、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项目。
 
   1月11日,国家民委在重庆召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推进会,总结交流2015年武陵山片区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和“十三五”时期片区工作。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在会上强调,“切实把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决不让武陵山片区3600多万各族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