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 发布日期:2016-01-07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80
抢抓机遇  创新机制
 
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县抢抓省对“十大重点县”扶持机遇,整合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产业化科技扶贫等项目,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建设生态,科学构建“畜牧大环境”,强力推动草牧业跨越发展,草牧业正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一、取得成效
 
  (一)生产总量快速增长。2014年末,全县牛、羊存栏分别达12.4万头、33.74万只;出栏分别达3.56万头、17.08万只。草食畜禽肉类产量达1.24万吨,占全县肉类总产量比重达24.8%。草食畜禽产值2.9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48%。
 
  (二)良种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建成贵州黑山羊原种保种区1个,存栏贵州黑山羊基础种母羊2万只;建成种羊场2个,存栏贵州半细毛羊基础种母羊800只,小尾寒羊基础种母羊1000只;建成牛改点41个,年输配母牛2.3万头。 
 
  (三)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规模养殖比重从“十一五”末的12.6提高到56%,培育新增牛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7个,入社会员1.56万人。建设省级畜牧业园区1个,培育生产、加工企业2个,新建牲畜交易市场8个,年新增上市交易量12万头(只)。以威奢、兴发、松林坡、雉街、珠市为主产区的肉羊产业带、以财神、可乐、朱明、德卓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肉牛产业带初步形成,区域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供发展组织保障。成立县长任组长,人大、政协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赫章县涉农项目申报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项目资金整合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每年按项目资金的5%-10%预算工作经费,保障项目实施。
 
   (二)规划引领,为资金整合打基础。制定《赫章县草地生态畜牧业2010—2020年发展规划》、《赫章县草地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方案》、《石漠化治理方案》、《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同时将项目区水、电、路、村庄整治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以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产业区配套设施建设。
 
   (三)拓宽渠道,着力增加资金来源。建立财政投入、部门捆绑、招商引资和群众集资“四轮驱动”的多元投入机制,全面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采取公司或合作社担保、小额授信、政府贴息等方式积极探索融资办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最大限度显现政府资金的“蝴蝶效应”。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以奖代补”力度,推行“项目代建”,调动企业、公司、群众参与搞建设、搞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创新机制,推进项目滚动发展。建立滚动发展机制。采取“放母还犊(还羔)”方式,规定发展目标和使用年限,收回后作为新一轮发展资金。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政府对退耕种草农户第1一3年每亩补助农民300斤粮食,确保规划区农民土地退得下、种得上、稳得住、种得好。
 
   (五)龙头带动,助推产业提升水平。制定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零费用担保等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技术、信息服务、基地建设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实施品牌战略,完善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增强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以肉牛加工为主的利民食品已获进入沃尔玛超市销售,“黑马羊”获贵州省无公害肉羊产地认证。
 
   三、下步打算 
 
   我县草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殖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养殖精细程度不够,单家独户“自我发展”模式仍然制约产业发展;良种、良法欠缺,原生畜种和传统养殖技术比重较大,影响和制约“产出率”提高;扶持大户或合作社资金相对不足,尚未形成一批真正有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标杆”带动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市场化服务体系,不能开发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不能保障养殖可持续收益。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缺乏,村级防疫人员报酬低,造成基层防疫技术服务队伍不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县区成功经验,以抓种源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高良种化;以抓合作经济组织为平台,着力提高组织化;以抓资金投入为支撑,着力提高规模化;以抓饲料体系建设为保障,着力提高规范化;狠抓龙头企业发展,着力提高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