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闻】
汪洋: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国务院扶贫办到会泽调研片区支持政策落实情况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主任董庆九到会泽县调研
【市级动态】
2015年度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
【县市亮点】
麒麟区扶贫办四个结合学习贯彻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会泽县“十二五”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富源县扎实推进“智力扶贫”
会泽县深入推进廉洁扶贫行动
师宗县圆满完成2014年革命老区建设任务
会泽县大井镇借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麒麟区东山镇多措并举倾力打造易地扶贫新村庄
【扶贫要闻】
汪洋: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25日上午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极端艰巨性和重要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汪洋指出,十八大以来的扶贫实践证明,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是正确的、可行的,要不断坚持和完善。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进一步巩固建档立卡成果,实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从贫困户实际出发,通过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社保兜底等,“一户一策”,实施帮扶。要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作用,推进社会力量包干帮扶,加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汪洋强调,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要研究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过硬举措,多渠道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瓶颈制约,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他强调,今年时间已过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对照既定目标任务,查找差距和不足,加大工作力度,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减贫任务。
(市扶贫办信息摘编)
国务院扶贫办到会泽调研片区支持政策落实情况
7月29日-30日,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组韦森焱一行深入会泽县,开展片区支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调研。
29日召开了座谈会,调研组一行听取了交通、水利、教育、农业、林业、土地、财政、税收、金融、旅游等县级行业部门对2012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片区支持政策总体落实情况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各部门最满意的片区政策以及尚未落实的片区政策及原因分析。座谈会后,调研组利用1天半的时间,先后实地调研了待补镇糯租草莓种植、待补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咩则生猪养殖、汤德河泥石流滑坡,娜姑镇干海子软籽石榴种植、发基卡村扶贫工作情况、白雾村乡村旅游扶贫,五星乡石龙村山葵种植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示范点,茚旺高中教育扶贫和禾农公司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调研,调研组一行充分肯定了会泽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认为会泽县贯彻落实片区支持政策到位。要求,下步要进一步研究吃透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片区支持政策,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全力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进程。
(会泽县扶贫办 李庆华)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主任董庆九到会泽县调研
7月30日,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主任董庆九等一行3人,到新一轮扶贫挂钩的会泽县宝云街道赵家村社区进行调研,并选派该院一名优秀干部到社区任第一书记。
董庆九一行与街道、社区“两委”干部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赵家村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维稳、扶贫开发等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共商脱贫致富的思路和方法。董庆九要求,选派到社区任第一书记的干部要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精准制定好2年扶贫工作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做到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加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会泽县扶贫办 李庆华)
【市级动态】
2015年度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
我市2015年实施43个省级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每个行政村补助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共补助4300万元。项目建设于2015年3月全面启动。项目规划总投资30101.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4300万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其他扶贫项目结合资金969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6306.98万元,社会帮扶资金86万元,信贷有偿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029.71万元。项目覆盖5个县(市)25个乡(镇、街道)43个行政村387个自然村,受益2.91万户10.9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32万人。在市、县扶贫、财政等部门的指导和督促下,项目乡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抢抓工期和进度,各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至7月底,完成投资1.82亿元,完成建设任务的60%,预计于2015年10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可使8600余人稳定脱贫。
(市扶贫办项目科 吴理会)
【县市亮点】
麒麟区扶贫办四个结合学习贯彻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麒麟区扶贫办结合当前工作抓好四个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学促认识的提高,以学促工作的推进。
与专题学习形势分析相结合,提高认识。7月3日,召开镇、街道扶贫办主任会议,以集中学习、重点讲解的方式,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把握方向;结合麒麟区情况,会议分析了新形势新阶段扶贫开发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安排了近期工作,动员全员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与“八个严禁”专项整治相结合,规范运行。针对“八个严禁”专项整治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立行立改,边改边完善,在“四查两改”初步建立回补报账票据查验、集中联审联批、限时办结等制度基础上,近期重点开好优化工作流程、建章立制两个专题会议,进一步听取意见,强化内控机制,严格把控风险环节,以过硬的作风、纪律,为用好、管好扶贫项目资金奠定工作基础。
与当前工作落实相结合,推进工作。一是继续抓好珠街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的建设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按照进度表,对扶贫小额信贷到户贷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为深入落实把脉会诊,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与残联协作,继续做好建档立卡残疾贫困户入户信息核查、现场办证、信息补录完善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四是以点题、命题方式,抓好各镇、街道扶贫开发亮点宣传工作,提振信心,推进工作;五是抓好东山镇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工作,力求操作性、合规性和系统性。
与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相结合,做好铺垫。结合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三个重点,为今后工作作好铺垫。一是突出“十三五”规划重点,力争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分期投入,分批解决问题,为谋划布局扶贫开发五年工作做好目标、思路、措施的铺垫;二是突出精准扶贫重点,尽快完善方案和配套考核办法,为有序完成减贫任务做好力量、资源、资金等整合的政策铺垫;三是突出调查摸底重点,下半年在落实各项扶贫开发具体任务的同时,瞄准贫困人口、贫困村、镇,做好发展需求的调查,从运行机制、责任体系、建章立制等方面着手为落实“四到县”做好认识、责任、措施的铺垫。
(麒麟区扶贫办)
会泽县“十二五”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会泽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县和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作为“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的发源地,“十二五”以来,会泽县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动员、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达66亿元,50余万人受益于各类扶贫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43元增加到7033元,年均增长33.41%;贫困人口从57.73万人减少到38.5万人。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速公路118公里,二级公路136公里,硬化通行政村公路728公里,修通自然村道路295公里,硬化村内道路45.34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交通网络,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大干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一批骨干水源点工程,新增蓄水126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47.69万农业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6.92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9万亩。大干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网改造33586户,架设10千伏线路651.94千米,实现户户通电目标。
狠抓基本素质提升。为了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方面,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16.8亿元,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扩充了3000多人的教师队伍,排除D级危房14.14万平方米,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建国以来56年仅有1人被北大录取,如今仅去年就有1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1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今年又有1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另一方面,狠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累计培训达21.2万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30余万人,年创收入达60亿元以上。
狠抓基础产业培育。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核桃种植达100万亩,蔬菜、花卉、中药材、水果、水产等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投入80余亿元实现了卷烟、铅锌、建材等行业的升级改造,生物、旅游、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健康发展,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狠抓基本保障构建。突出解决好群众的“安居”、“安康”和“安心”问题,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家园。大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村级卫生所实现了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97.08%;文化、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班子领路、扶贫跟进;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要求,切实推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牵头成立农民合作社,探索在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实现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覆盖,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组织保证。
(会泽县扶贫办 李庆华)
富源县扎实推进“智力扶贫”
近日,富源县组织扶贫、农业、农机等部门科技人员深入部分村组,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贫困群众送去实用技术大餐。
富源县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订单式”、“点菜式”的方式,对项目村贫困群众进行科技知识和技术能力培训,使用扶贫开发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物质扶贫向智力扶贫转变,多形式多途径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据悉今年富源县共投入48万元,举办种养业技术、法律常识、劳务技能、务工知识、道德规范等培训,计划培训转移劳动力2400人,着力增强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和产业发展能力。
(富源县扶贫办 胡刚飞)
会泽县深入推进廉洁扶贫行动
会泽县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廉洁扶贫行动,构建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内外结合、全员参与的廉洁扶贫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保障了全县扶贫项目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为全县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构建廉洁扶贫合作格局。把扶贫部门深入开展廉洁扶贫行动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各级扶贫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协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格局。县乡联动,在原有群众参与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的基础上,由扶贫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签订廉洁扶贫行动合作协议,并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村监委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扶贫项目总体规模大、实施地点分散、单个项目资金额度小、不好监管不便监管的难题。现场查验,问题立行立改,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财政、审计、扶贫等单位人员组成检查组,对项目资金下达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工程合同、项目验收意见等全面核查,随机走访项目实施地群众、物资发放受益人等,了解项目具体落实情况和社会效益。同时,各乡镇纪委加强对各类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规范整改,对项目发包、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乡镇纪委安排人员参与现场监督,跟踪督办、督促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法规。对未严格执行投标、前期资料不完善、公示不规范、进度迟缓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和人员作出了书面说明,并限期整改到位。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监督检查5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10余份。
积极推行扶贫“三项廉政制度”。全面推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等三项廉政制度,并与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活动实施以来共签订廉政承诺书60余份,廉政合同80余份,建立廉政档案50余本。
着力抓好阳光扶贫工程。把阳光扶贫工程与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媒体或公告栏、公示牌,对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公示,全程实行阳光化操作管理,确保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县共制作项目公示牌22块,宣传栏公示公告50余期。
开展扶贫廉政文化建设。与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扶贫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扶贫项目、进贫困村、进扶贫企业、进培训基地、进培训课堂、进干部职工家庭等“七进”活动,建设一批扶贫廉政文化长廊。在各项目实施乡(镇)、村(组)制作廉政标语,强势宣传,大力营造“扶贫资金是高压线,碰不得!”、“扶贫资金是救命钱,挤占不得!挪用不得!贪污不得!”的思想氛围,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全县共制作各类固定宣传标语100余条(幅)。各乡(镇)村通过整合资源,结合地方特色,积极组织开展以廉政为主题,具有扶贫开发特色、当地民俗、民风特点、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开展廉政文化知识竞赛20余次,廉政文化演讲10余次,农村廉政文化演出8场。
切实维护贫困群众利益。把纠正损害贫困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纠正损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加强贫困村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挤占、虚报、套取、冒领、截留扶贫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扶贫项目真正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通过廉洁扶贫行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实行阳光操作管理,有效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各类扶贫项目规范安全高效廉洁运行。廉洁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全县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亿多元,涉及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安居工程、易地搬迁、“雨露计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等7类扶贫项目,所有项目资金安全运行,扶贫效果充分体现,使20多万群众从中受益。
(会泽县扶贫办 李庆华)
师宗县圆满完成2014年革命老区建设任务
2014年,省、市批复师宗县彩云镇石洞村委会大石洞村、葵山镇山乌果村委会长田村实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下达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县扶贫办、项目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协调配合,从项目规划到实施,紧紧围绕强化基础、改善民生目标,按照“小补助、大撬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因地制宜、狠抓项目建设进度,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组织项目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并通过县级验收。
项目累计投资80.6万元,完成规划投资的111%,其中: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部门整合15万元、群众自筹15.6万元。项目覆盖2个自然313户1370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革命遗址修缮等。石洞村完成项目总投资59.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补助35万元,部门整合15万元,群众自筹9.5万元。硬化村内道路4条2070平方米;修缮革命遗址2院,换窗子70平方米,换梁条22根,椽子145根,换瓦片3万匹,维修大门1道,小门5道,改墙40平方米,修缮地板80平方米,做漆2600平方米,墙体粉刷1500平方米,刨光面积2600平方米,电路520平方米。长田村完成项目总投资21.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补助15万元,群众自筹6.1万元。硬化村内道路8条2940平方米,新建挡墙3段113立方米,建革命老区标志碑1块。
通过革命老区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革命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到革命老区项目建设中,使大石洞村、长田村真正发展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革命老区新农村。
(师宗县扶贫办 黄 娥)
会泽县大井镇借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会泽县大井镇以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为载体,紧紧围绕“立体庄园、和谐大井”这一主题,以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通过“四个结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美丽新家园。
结合核心产业,打造立体农业示范区。该镇结合实际,按照做精蔬菜、壮大林果、做强畜牧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海拔较高,土地肥沃的大水、尖山、里可等3个村,重点打造蚕桑产业带,发展蚕桑2000余亩;在牛栏江河谷沿岸的德白、治补、黄梨、盐塘、马鞍、木厂、双车等海拔较低,水资源丰富的7个村,重点打造蔬菜产业带,发展蔬菜1万余亩;在银坪、蚂蝗塘、芦坪等3个村,气候湿润,重点打造以云南红梨、食用玫瑰、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带,发展云南红梨280亩、食用玫瑰1000亩、核桃3000亩、大树青椒5000亩;在井田、色关、仓房、刘家山等4个村,牧草资源丰富,重点打造畜牧产业带,扶持发展猪、牛、羊规模养殖大户34户、养鸡大户10户,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养殖。
结合旅游开发,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地。该镇围绕“休闲、观光、体验”的农村自助游,在德白、治补、黄梨、马鞍、井田、刘家山等6个村依托交通、环境、民族文化及山水田园特色等优势,重点发展民族特色农家院等服务业,加大民房改造力度,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建成高原农业立体示范庄园。重点按照有主体、有品牌、有会所、有加工、有文化、有基地的“六有”标准,在马鞍村以提子、蔬菜为主建生态果蔬庄园,在治补村以蔬菜为主建设壮族风情庄园,在仓房村以黑山羊、生猪、金银花为主建生态种养业庄园,在井田村以核桃、板栗、高脚黄鸡为主建苗族民俗庄园,在大水村以蚕桑、甜椒为主建革命老区产业示范庄园,庄园集种、养、加、游、购、娱为一体,建设成为集农业观光体验、农居民俗感受、农家自助娱乐、农村休闲度假、农产工商经贸“五位一体”的现代农庄经济,实现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出“高值农业+特色民居+美丽家园+休闲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
结合生态保护,打造民居山水田林路。该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理念,在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植被、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整体规划山水田林路,对传统民居实施“修旧如旧”和“微田园”改造,保持本地民族特色,保留村庄原始风格,坚持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果则果打造景点,建设宜居宜游宜旅的美丽新家园。
结合文化传承,打造民族民俗文化区。该镇按照建新仿古,装修如初的原则,在井田、德白、刘家山、芦坪等4个村,以大坡苗族、扯渡河壮族、雾姑彝族、芦坪汉族古屋为中心,着力打造汉、彝、壮、苗民族民俗特色旅游村,实现乡村建设与保护乡土文化血脉相结合,不断拓展新农村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样板,确保文化遗产传承不断档。
(会泽县扶贫办 王兴平)
麒麟区东山镇多措并举倾力打造易地扶贫新村庄
麒麟区东山镇为破解部分贫困自然村因地质灾害造成民房开裂,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难题。东山镇党委政府采取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多方协调、全面整合等措施,以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项目为依托,以受灾自然村为目标,倾力做好贫困自然村易地搬迁扶贫。新村村委会阿楚克村小组就是东山镇重点打造的整村易地搬迁扶贫开发新亮点。
阿楚克村地处深山区,总人口1205人,共282户。多年来,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导致地表下陷、房屋开裂、水源枯竭,多数住房变成危房,严重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破解民房开裂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经过镇、村两级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决定对阿楚克进行整村搬迁,老村庄统一拆除复垦。经过积极争取,阿楚克村易地搬迁于2013年被确定为全市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项目。东山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协调,整合各方资金,全力抓好阿楚克村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共投资8300万元,完成了阿楚克新迁村庄一期工程建设,新建的114套新房已全部搬迁入住。东山镇党委政府实施易地扶贫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严格项目管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村总支书记分别任组长的镇村两级“阿楚克扶贫开发整村搬迁工程”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程项目监督组、资金保障组、群众工作组、综合服务组4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镇村领导挂钩负责制和限期督办制,严格执行财务、进度公示制和抽签分房制,并建立一月一会议一检查,半年一考核一奖惩的考核机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在项目选址上,以经济、适用、美观、生态、安全和不占耕地为原则,项目科学选址在阿楚克村交通干道沿线,交通便利,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项目设计上,委托云南省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经镇、村、组三级多次实地察看、分析论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项目科学规划设计,做到了生产区与生活区、居住区与公共服务区分开;在选点布局上,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出行交通便利;在户型设计上,针对农户不同的收入水平,分别设计两层半、三层半两种房屋类型来满足农户的不同需求,房屋属砖混结构,每套占地面积166平方米,二层半房屋建筑面积为246平方米、三层半建筑面积328平方米,达7.5级抗震标准;在基础设施上,新村庄实现水、电、电视、互联网、太阳能全部入室,完成村内道路场地硬化及新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四化”工程;在公共设施上,便民服务、红白理事会、文化广场、公厕、垃圾房等均在新村庄附近,既方便群众,又相对集中。
三是多方协调,努力筹措资金。采取“企业出资为主,财政挤出一点、部门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上级补助一点”的方式,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整合移民、国土、林业、农户危房改造、财政“一事一议”奖补等财政项目资金,同时采取鼓励企业投资支持新村庄建设和农户补齐差价,共筹集资金6600万元。
四是培育产业,拓宽致富渠道。镇、村、组三级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新村庄后面的人工湖和周围良好的森林植被,计划建设一个近百亩的渔业养殖基地和以餐饮娱乐为主的大型农家乐。充分发挥已进驻东山的堂生蔬菜、联想佳沃集团蓝莓种植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计划在老村庄前面建设一个占地近百亩的蔬菜种植大棚,待老村子整体搬迁后建设一个占地近百亩的跑山鸡养殖基地,最大限度地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新的渠道,从根本上让群众住得起、住得好、收入多。
(麒麟区扶贫办 胡俊逸)
报:省扶贫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董市长、朱副市长
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委统战部、市第六纪工委、市民盟、市文明办
发:各县(市)区扶贫办
(共印3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