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14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汇聚全县上下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我县2017年底实现提前脱贫摘帽目标。结合罗平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明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提高认识。实施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今年1月19日,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一系列论断,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四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工作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实施罗平县“3368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用3年的时间(到2017年底),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做到产业扶持、素质提升、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金融扶贫、社会保障6个到村到户,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乡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卫生、信息服务等8大扶贫工程建设,健全投入增长和资金管理使用机制、项目整合机制、“三位一体”大扶贫机制、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挂包帮、转走访”帮扶机制、金融创新扶持机制、人才培训工作机制、跟踪问效考核管理机制等8大机制,确保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3368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增收。脱贫,即全县12285户41685个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2015年脱贫7685人,2016年脱贫17000人加上年返贫人口,2017年脱贫17000人加上年返贫人口;摘帽,即实现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全部摘帽;增收,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全面完成25932户农村D级危房拆除重建任务。
二、瞄准对象,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最贫困的地区、最贫困的群体和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配置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因户因人施法、因乡因村施策,以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载体,统筹推进6个到村到户,围绕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电、路、住房、信息、素质提高、产业发展等开展工作,确保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一)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以扶贫安居工程和易地搬迁两个专项工程为引领,整合扶贫、住建、国土、移民、发改等部门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等各项资金,动员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积极投资投劳,强化农村危房改造。着力推进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尽快改变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到2017年,排除全县25932户农村D级危房。
(二)产业扶持到村到户。要切实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力促“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发展项目的自主权,把各类项目、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立足贫困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促进贫困地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的工农业产品,以产业发展从根源上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重点发展以烤烟、油菜、生姜、中草药、花卉、三七等为重点的种植产业,发展以生猪、肉牛、罗平黄山羊、山鸡等为重点的养殖业,发展高原生态渔业养殖等。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以乡村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个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
(三)素质提升到村到户。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着重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的重点,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三年内通过扶贫、农业、人社、教育等系统培训15000人(其中:2015年3000人,2016年6000人,2017年6000人),力争到2017年底,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贫困人口掌握某一行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通过农村科技和新型农民培养到村到户,确保有条件的贫困人口掌握1-2项实用技术、有农业科技人员具体指导帮扶。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每学年每生给予1500元补助。
(四)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贫困村通水泥路,村中道路硬化率达100%,贫困村电网全部实现升级改造,全面解决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络。注重生态基础建设,打造美丽罗平。
(五)金融扶贫服务到村到户。发挥好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切实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增强金融扶贫的投入,有效破解资金不足的矛盾。完善小额信贷扶贫政策,提高金融扶贫对象瞄准率和困难群众收益率,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以及农产品经营、加工等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扶持,2016年、2017年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贫困农户贷款贴息扶持,每年实现向贫困农户贷款5亿元以上规模。
(六)社会保障到村到户。落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对五保户做到全面供养,对受灾群众做到及时救助,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社保,贫困地区群众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均达到98%以上。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排除每个贫困行政村校园D级危房,每个乡镇(街道)有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每个乡镇(街道)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户户通广播电视。
三、突出重点,全力解决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的突出问题
围绕贫困对象,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着力实施八大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发展基础薄弱、成本过高的问题,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能力。八大扶贫工程建设任务分解到县直牵头部门,每个工程针对脱贫建设任务规划编制一个实施方案。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到2017年底完成全县农村D级危房25932户拆除重建任务。
(二)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到2017年底,实现县到贫困乡镇100%通沥青(混凝土)路;贫困乡镇到行政村100%通沥青(混凝土)路;贫困行政村到自然村100%通沥青(混凝土)路;贫困行政村100%有候车亭、通客运班车,自然村内道路硬化达100%。
(三)饮水安全工程。到2017年底实现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12285户贫困户有安全饮用水,改善贫困对象生活用水条件。
(四)农村电力保障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供电质量和保障能力。到2017年,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对用电负荷过载的贫困自然村全面完成改造升级,实现贫困村供电可靠率达100%、电压合格率达100%的目标。
(五)特色产业增收工程。到2017年,贫困户户均种植农作物5亩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掌握1-2项种植、养殖技术,渔农户均有1个网箱,户均转移输出1个劳动力,人均饲养大牲畜1头(匹),家禽10只以上,实现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发展推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七)教育文化卫生扶贫工程。到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消除贫困乡镇、贫困村中小学D级危房,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雨露计划全覆盖。实现每个贫困乡镇有1所规范达标的卫生院,每个贫困行政村有1所合格的卫生室。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实现贫困行政村综合村级文体活动小广场全覆盖。
(八)贫困村信息化工程。到2017年底,贫困行政村实现100%接入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络;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所有自然村通信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全覆盖。贫困行政村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贫困农户获取网络信息有方便固定场所、电子商务全覆盖。建立健全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和平台。
四、完善机制,增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内生动力
(一)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以2015年的预算为基数年增长率达30%以上,每年安排工作经费600万元,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贫困农户贷款贴息,县委、县政府除整合项目资金外再筹集资金3.6亿元投入贫困对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实行“精准投向、专款专用”,所有涉及扶贫开发财政资金,必须进入财政专户,集中审批使用,县级配套出台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具体办法。
(二)建立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机制。紧紧围绕“八大工程”建设内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统筹使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贫困地区及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由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县国土资源局、县移民开发局配合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负责项目推进建设。二是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等县直相关部门配合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负责实施。三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由县水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曲靖烟草罗平分公司等部门负责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负责项目推进建设。四是农村电力保障工程建设,由县供电公司牵头,各乡镇(街道)和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实施。五是特色产业增收工程,由县农业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供销社、曲靖烟草罗平分公司配合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抓好落实。六是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由县旅游局牵头,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政府扶贫办、县民宗侨局、县文体广电局、县移民开发局等部门配合整合资金,涉项目乡镇(街道)抓好建设。七是教育文化卫生扶贫工程。由县教育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卫生局、县计生局、县人社局、县政府扶贫办等相关部门配合整合资金,涉项目乡镇(街道)抓好落实。八是贫困村信息化工程,由县工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县文体广电局、县商务局、中国移动罗平分公司、中国电信罗平分公司、中国联通罗平分公司等部门配合整合资金,涉项目乡镇(街道)抓好落实。“八大工程”牵头部门务必在2015年8月底前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同时,在每年6月底以前完成下年扶贫项目规划工作,8月底以前完成项目申报工作。
(三)建立“三位一体”大扶贫机制。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专项扶贫切实瞄准扶贫对象,真正把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户和贫困群众最紧迫的事情上,重点做好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以及贫困户致富产业发展、无房户和危房户新建及改造、小额信贷扶持等到村到户扶持项目。行业扶贫按照归口管理、主动作为、重点支持的原则,结合各行业的业务职能,把脱贫攻坚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的绩效考核。社会扶贫重点构建社会力量与贫困农户点对点直接无偿帮扶机制,以“扶贫日”活动、“圆梦”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动员县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畅通“滴灌”到户的社会扶贫新渠道。
(四)建立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在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按照扶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行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村为基本单位,建立贫困户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二是建立贫困村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三是建立贫困乡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乡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四是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通过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县、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扶贫系统与行业部门、金融机构、帮扶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及时提供准确数据资料,使其明确扶持对象,掌握着力重点。
(五)建立“挂包帮、转走访”帮扶机制。实行“领导联乡包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每个县级领导挂钩一个乡镇(街道)、联系一个贫困行政村,每个县直部门至少联系一个行政村,每个贫困群众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包保脱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向每个贫困乡镇派一名副科级干部担任党委副书记或政府副乡镇长,作为扶贫专职干部。每个贫困村均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派任一名党员干部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做到每个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时下派1-2名工作队员担任村主任助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广大领导干部要加大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村力度,县级领导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村不少于2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要遍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六)建立金融创新扶贫机制。建立精准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化解信贷扶贫风险,县级建立信贷扶贫风险补偿金,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扶贫贷款规模,重点解决好贫困对象的住房、产业、教育和治病等突出需求,提高扶贫对象的瞄准性和收益率。对12285户贫困户实行一次性贷款授信,信用贷款,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适度简化贷款程序,提升金融支农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贫困群众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七)建立人才培训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瞄准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方特色产业,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二是开展创业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同时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扎实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培训。重点加强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取得技术技能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
(八)建立跟踪问效考核管理机制。县委常委会每个季度听取一次脱贫摘帽工作专题汇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办公室督办科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并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扶贫建设项目的推进举措、资金使用、完成进度等进行督查,对贫困人口变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等重要指标实时掌握,并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落实贫困村和贫困户两年脱贫摘帽工作情况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得分折算计入全县责任制综合考核总分。贫困村和贫困户提前脱贫摘帽工作考核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乡镇(街道)重点考核项目实施和贫困村、贫困户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等情况,县直部门重点考核整合项目资金、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评选先进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组织领导,为实现精准扶贫提供坚强保障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强化扶贫机构、扶贫队伍建设,拿出硬办法、硬措施推进工作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强化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机制,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是本辖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聚焦扶贫任务,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重要决策亲自落实。各有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成立县推进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专职副组长,县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主要领导,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其他县处级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扶贫办,由满家启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组织实施、跟踪督查和考核评估。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队伍,切实加强对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的领导,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提前脱贫摘帽工作负总责。
(二)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服务建设、资源优化、服务群众等方面统筹推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落实好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实施好向贫困地区选派扶贫工作队举措,把我们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变成扶贫优势、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
(三)强化群众主体。充分尊重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和意愿,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推进观念转变,增强改变贫困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认真落实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等制度和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强化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群众参与,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全过程参与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六、严格纪律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严格政治纪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中央和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至始至终把“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要求体现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确保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
(二)严格组织纪律。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及县委改进作风相关规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与“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态度扎实做好精准扶贫脱贫摘帽各项工作。挂包帮扶领导干部要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详细掌握基层基本情况,及时梳理归纳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锐意进取,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严格工作纪律。一是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12285户41685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和25932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建设任务目标,严格执行资金到位承诺责任制,对资金整合不按期按量到位的部门党政班子成员严格问责。二是牵头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领导干部“挂包帮、转走访”要求,认真落实挂包帮扶责任,专职挂帮干部驻村工作每月不少于20天,坚持深入挂包村入户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确保部门包村如期脱贫,干部帮户如期脱贫。三是各牵头单位(部门)务必在2015年8月底前完成项目实施和资金整合方案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整合必须精准细化、全面覆盖,各项目整合资金要落实到协办单位,时间细化到年月,所涉单位(部门)整合资金要作出承诺并签订责任书,坚持以铁的纪律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包联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附件:罗平县推进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此件发至乡科级)
中共罗平县委办公室 2015年9月2日印发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明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提高认识。实施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今年1月19日,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一系列论断,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四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工作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实施罗平县“3368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用3年的时间(到2017年底),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做到产业扶持、素质提升、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金融扶贫、社会保障6个到村到户,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乡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卫生、信息服务等8大扶贫工程建设,健全投入增长和资金管理使用机制、项目整合机制、“三位一体”大扶贫机制、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挂包帮、转走访”帮扶机制、金融创新扶持机制、人才培训工作机制、跟踪问效考核管理机制等8大机制,确保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3368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增收。脱贫,即全县12285户41685个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2015年脱贫7685人,2016年脱贫17000人加上年返贫人口,2017年脱贫17000人加上年返贫人口;摘帽,即实现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全部摘帽;增收,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全面完成25932户农村D级危房拆除重建任务。
二、瞄准对象,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最贫困的地区、最贫困的群体和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配置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因户因人施法、因乡因村施策,以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载体,统筹推进6个到村到户,围绕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电、路、住房、信息、素质提高、产业发展等开展工作,确保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一)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以扶贫安居工程和易地搬迁两个专项工程为引领,整合扶贫、住建、国土、移民、发改等部门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等各项资金,动员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积极投资投劳,强化农村危房改造。着力推进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尽快改变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到2017年,排除全县25932户农村D级危房。
(二)产业扶持到村到户。要切实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力促“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发展项目的自主权,把各类项目、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立足贫困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促进贫困地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的工农业产品,以产业发展从根源上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重点发展以烤烟、油菜、生姜、中草药、花卉、三七等为重点的种植产业,发展以生猪、肉牛、罗平黄山羊、山鸡等为重点的养殖业,发展高原生态渔业养殖等。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以乡村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个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
(三)素质提升到村到户。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着重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的重点,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三年内通过扶贫、农业、人社、教育等系统培训15000人(其中:2015年3000人,2016年6000人,2017年6000人),力争到2017年底,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贫困人口掌握某一行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通过农村科技和新型农民培养到村到户,确保有条件的贫困人口掌握1-2项实用技术、有农业科技人员具体指导帮扶。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每学年每生给予1500元补助。
(四)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贫困村通水泥路,村中道路硬化率达100%,贫困村电网全部实现升级改造,全面解决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络。注重生态基础建设,打造美丽罗平。
(五)金融扶贫服务到村到户。发挥好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切实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增强金融扶贫的投入,有效破解资金不足的矛盾。完善小额信贷扶贫政策,提高金融扶贫对象瞄准率和困难群众收益率,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以及农产品经营、加工等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扶持,2016年、2017年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贫困农户贷款贴息扶持,每年实现向贫困农户贷款5亿元以上规模。
(六)社会保障到村到户。落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对五保户做到全面供养,对受灾群众做到及时救助,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社保,贫困地区群众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均达到98%以上。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排除每个贫困行政村校园D级危房,每个乡镇(街道)有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每个乡镇(街道)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户户通广播电视。
三、突出重点,全力解决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的突出问题
围绕贫困对象,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着力实施八大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发展基础薄弱、成本过高的问题,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能力。八大扶贫工程建设任务分解到县直牵头部门,每个工程针对脱贫建设任务规划编制一个实施方案。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到2017年底完成全县农村D级危房25932户拆除重建任务。
(二)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到2017年底,实现县到贫困乡镇100%通沥青(混凝土)路;贫困乡镇到行政村100%通沥青(混凝土)路;贫困行政村到自然村100%通沥青(混凝土)路;贫困行政村100%有候车亭、通客运班车,自然村内道路硬化达100%。
(三)饮水安全工程。到2017年底实现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12285户贫困户有安全饮用水,改善贫困对象生活用水条件。
(四)农村电力保障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供电质量和保障能力。到2017年,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对用电负荷过载的贫困自然村全面完成改造升级,实现贫困村供电可靠率达100%、电压合格率达100%的目标。
(五)特色产业增收工程。到2017年,贫困户户均种植农作物5亩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掌握1-2项种植、养殖技术,渔农户均有1个网箱,户均转移输出1个劳动力,人均饲养大牲畜1头(匹),家禽10只以上,实现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发展推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七)教育文化卫生扶贫工程。到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消除贫困乡镇、贫困村中小学D级危房,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雨露计划全覆盖。实现每个贫困乡镇有1所规范达标的卫生院,每个贫困行政村有1所合格的卫生室。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实现贫困行政村综合村级文体活动小广场全覆盖。
(八)贫困村信息化工程。到2017年底,贫困行政村实现100%接入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络;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所有自然村通信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全覆盖。贫困行政村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贫困农户获取网络信息有方便固定场所、电子商务全覆盖。建立健全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和平台。
四、完善机制,增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内生动力
(一)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以2015年的预算为基数年增长率达30%以上,每年安排工作经费600万元,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贫困农户贷款贴息,县委、县政府除整合项目资金外再筹集资金3.6亿元投入贫困对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实行“精准投向、专款专用”,所有涉及扶贫开发财政资金,必须进入财政专户,集中审批使用,县级配套出台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具体办法。
(二)建立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机制。紧紧围绕“八大工程”建设内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统筹使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贫困地区及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由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县国土资源局、县移民开发局配合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负责项目推进建设。二是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等县直相关部门配合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负责实施。三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由县水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曲靖烟草罗平分公司等部门负责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负责项目推进建设。四是农村电力保障工程建设,由县供电公司牵头,各乡镇(街道)和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实施。五是特色产业增收工程,由县农业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供销社、曲靖烟草罗平分公司配合整合资金,各乡镇(街道)抓好落实。六是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由县旅游局牵头,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政府扶贫办、县民宗侨局、县文体广电局、县移民开发局等部门配合整合资金,涉项目乡镇(街道)抓好建设。七是教育文化卫生扶贫工程。由县教育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卫生局、县计生局、县人社局、县政府扶贫办等相关部门配合整合资金,涉项目乡镇(街道)抓好落实。八是贫困村信息化工程,由县工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政府扶贫办、县文体广电局、县商务局、中国移动罗平分公司、中国电信罗平分公司、中国联通罗平分公司等部门配合整合资金,涉项目乡镇(街道)抓好落实。“八大工程”牵头部门务必在2015年8月底前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同时,在每年6月底以前完成下年扶贫项目规划工作,8月底以前完成项目申报工作。
(三)建立“三位一体”大扶贫机制。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专项扶贫切实瞄准扶贫对象,真正把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户和贫困群众最紧迫的事情上,重点做好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以及贫困户致富产业发展、无房户和危房户新建及改造、小额信贷扶持等到村到户扶持项目。行业扶贫按照归口管理、主动作为、重点支持的原则,结合各行业的业务职能,把脱贫攻坚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的绩效考核。社会扶贫重点构建社会力量与贫困农户点对点直接无偿帮扶机制,以“扶贫日”活动、“圆梦”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动员县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畅通“滴灌”到户的社会扶贫新渠道。
(四)建立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在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按照扶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行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村为基本单位,建立贫困户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二是建立贫困村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三是建立贫困乡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乡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四是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通过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县、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扶贫系统与行业部门、金融机构、帮扶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及时提供准确数据资料,使其明确扶持对象,掌握着力重点。
(五)建立“挂包帮、转走访”帮扶机制。实行“领导联乡包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每个县级领导挂钩一个乡镇(街道)、联系一个贫困行政村,每个县直部门至少联系一个行政村,每个贫困群众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包保脱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向每个贫困乡镇派一名副科级干部担任党委副书记或政府副乡镇长,作为扶贫专职干部。每个贫困村均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派任一名党员干部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做到每个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时下派1-2名工作队员担任村主任助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广大领导干部要加大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村力度,县级领导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村不少于2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要遍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六)建立金融创新扶贫机制。建立精准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化解信贷扶贫风险,县级建立信贷扶贫风险补偿金,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扶贫贷款规模,重点解决好贫困对象的住房、产业、教育和治病等突出需求,提高扶贫对象的瞄准性和收益率。对12285户贫困户实行一次性贷款授信,信用贷款,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适度简化贷款程序,提升金融支农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贫困群众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七)建立人才培训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瞄准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方特色产业,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二是开展创业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同时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扎实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培训。重点加强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取得技术技能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
(八)建立跟踪问效考核管理机制。县委常委会每个季度听取一次脱贫摘帽工作专题汇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办公室督办科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并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扶贫建设项目的推进举措、资金使用、完成进度等进行督查,对贫困人口变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等重要指标实时掌握,并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落实贫困村和贫困户两年脱贫摘帽工作情况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得分折算计入全县责任制综合考核总分。贫困村和贫困户提前脱贫摘帽工作考核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乡镇(街道)重点考核项目实施和贫困村、贫困户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等情况,县直部门重点考核整合项目资金、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评选先进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组织领导,为实现精准扶贫提供坚强保障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强化扶贫机构、扶贫队伍建设,拿出硬办法、硬措施推进工作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强化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机制,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是本辖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聚焦扶贫任务,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重要决策亲自落实。各有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成立县推进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专职副组长,县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主要领导,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其他县处级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扶贫办,由满家启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组织实施、跟踪督查和考核评估。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队伍,切实加强对提前脱贫摘帽工作的领导,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提前脱贫摘帽工作负总责。
(二)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服务建设、资源优化、服务群众等方面统筹推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落实好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实施好向贫困地区选派扶贫工作队举措,把我们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变成扶贫优势、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
(三)强化群众主体。充分尊重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和意愿,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推进观念转变,增强改变贫困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认真落实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等制度和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强化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群众参与,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全过程参与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六、严格纪律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严格政治纪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中央和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至始至终把“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要求体现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确保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
(二)严格组织纪律。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及县委改进作风相关规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与“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态度扎实做好精准扶贫脱贫摘帽各项工作。挂包帮扶领导干部要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详细掌握基层基本情况,及时梳理归纳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锐意进取,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严格工作纪律。一是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12285户41685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和25932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建设任务目标,严格执行资金到位承诺责任制,对资金整合不按期按量到位的部门党政班子成员严格问责。二是牵头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领导干部“挂包帮、转走访”要求,认真落实挂包帮扶责任,专职挂帮干部驻村工作每月不少于20天,坚持深入挂包村入户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确保部门包村如期脱贫,干部帮户如期脱贫。三是各牵头单位(部门)务必在2015年8月底前完成项目实施和资金整合方案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整合必须精准细化、全面覆盖,各项目整合资金要落实到协办单位,时间细化到年月,所涉单位(部门)整合资金要作出承诺并签订责任书,坚持以铁的纪律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包联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附件:罗平县推进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此件发至乡科级)
中共罗平县委办公室 2015年9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