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创新机制 突出重点 合力推进
  • 发布日期:2015-12-04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72
——陆良县扶贫办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计划
 
 
  2014年是扶贫开发的改革之年,也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良好机遇的一年。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帮助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合力推进,以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为平台,以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易地搬迁、扶贫到户贷款、省级重点村、扶贫安居工程、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为重点,致力于全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全力推进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为陆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搭建平台,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顺利推进。陆良县2014—2015年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涉及芳华镇、活水乡新台子村委会。项目规划总投资18194.8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100万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11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2882万元,挂钩帮扶资金1409.93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算1702.88万元,项目受益11个村委会71个村10195户35277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工作,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下发了挂钩帮扶责任制通知、出台了六个专门管理办法。

  截至目前,共落实各级各类资金13604万元,占总投资的74.76%。其中:市级财政资金49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55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2064万元、挂钩帮扶资金500万元。完成规划建设任务的51%,其中: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任务完成30%,主要涉及村内道路硬化等;部门整合项目完成建设任务60%,主要是坂田坡耕地治理、雍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戚家山千亿斤粮食基地建设、普山干渠、国债人饮、移民产业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芳华中学食堂建设、中心卫生院建设、镇公租房建设、新台子烟农田建设、安居房建设等。目前各村道路硬化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春节前基本完工,财政资金规划的建设任务2015年4月底全面完成,部门整合项目按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有序推进。

  (二)创新机制,扶贫到户贷款取得新突破。2013—2014年度我县争取省市扶贫到户贷款规模35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175万元。全县组织发放扶贫到户贷款10670万元,项目覆盖全县8个乡镇2个街道办和华侨管理区,受益农户2784户,11136人。其中扶持养殖业1769户,6912万元,扶持种植业953户,3579万元,其他62户,179万元。通过扶贫到户贷款的持续扶持,培育出了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生猪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水果种植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扶贫到户贷款产生经济效益3201万元,实现贷款农户户均增收11497.8元。

  (三)合力推进,龙海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取得新进展。龙海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8988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8868万元,乡村筹措资金120万元。项目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705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850万元,基本素质提升1088万元。截至目前,已完工和正在建设的工程投资3517.7万元,占总投资39.14%,其中:道路建设1110万元、水利设施建设742.2万元、学校建设970万元、产业发展扶持175.5万元、美丽乡村建设500万元、劳动力培训20万元。

  规划投资5272万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320万元人饮水安全项目、投资1150万元的岩溶地区供水项目、500万元红色乡村幸福家园项目正在做开工建设前期准备或项目争取立项中。整个项目建设预计2015年年底全面完成。

  (四)突出重点,其他专项扶贫取得新成效。

   1.摸清家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扶贫办关于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安排部署,陆良县及时组建了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揽全局、协调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扶贫办,具体负责工作落实。目前,已按照省市扶贫办要求,将分配到我县的28693个贫困人口、2个贫困乡镇、14个贫困行政村指标分配到各乡镇,并将新增加的“贫困自然村、贫困危房户、贫困易地搬迁户”建档立卡标准下发到各乡镇。目前已完成贫困乡、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自然村、危房户、易地搬迁户的确定、调查、公示、数据录入和统计上报工作,整个建档立卡工作除帮扶手册外已全面完成。

   2.抓住关键,产业扶贫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产业扶贫是实现农民增收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积极争取,2014年省市下达我县产业扶贫项目4件,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项目规划实施:龙海乡肉牛养殖产业项目,组织肉牛养殖培训二期100人次,发展红色肉牛养殖合作社一个,规模养殖户2户,扶持贫困户60户,购买能繁母牛106头,项目计划总投资4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及自筹430万元。目前养殖良好。芳华镇马铃薯种植产业项目,种植马铃薯980亩,规划总投资7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24.5万元。目前马铃薯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板桥镇蚕桑种植产业项目,改良桑园1797亩,总投资25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 201万元。计划在15年1月底完成建设任务。三岔河镇蚕桑种植产业项目,改良及新植桑园760亩,新建灌溉沟渠554米,规划总投资207.7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157.73万元。计划在15年1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3.合力攻坚,易地扶贫建设新村庄。大莫古镇阿油铺村委会德格村易地搬迁项目规划总投资876.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80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4.9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81.75万元。受益农户65户300人。项目完成建设砖混结构65户300人安居房,共15600平方米;铺设管引2000米(63mm的600米、25mm的1400米),安装65户水表水龙头、闸阀;新建220V低压输电线路3000米,栽电杆15根;新购置80KVA变压器1台;硬化村内水泥路20条1.5公里9000平方米;新建8立方米沼气池65口;新建永久性标志牌一块。目前项目除沼气池建设外已完工。

   4.弘扬传统,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暖人心。2014年度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实施村项目规划拟定总投资247.0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8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109.07万元。项目受益7个乡镇8个村委会8个自然村,受益农户2411户9215人。项目规划硬化村内道路10条30925平方米,解决或改善出行困难5265人。加强小寨革命纪念馆管护,补漏门窗修缮,革命历史遗物收集配置。目前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15年3月底完成。

   5.瞄准对象,扶贫安居工程筑新巢。2014年扶贫安居工程项目规划新建安居房250户26835平方米,项目补助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0万元,项目受益250户贫困户1049人。项目规划的新建安居房屋达到相关抗震的要求,人畜分居,安全美观实用,配套建设沼气、卫生厩和小水窖,做到安居和温饱同步实施,使农户有房住,有产业,收入能稳定增加。通过项目建设可彻底解决250户农户的生产、生活等条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目前项目涉及的250户农户正紧密锣鼓建盖安居房,计划2015年3月底完成。

   7.完善制度,提升贫困群众综合素质。2014年度省市下达我县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标1000人,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计划培训汽车驾驶员100人、拖拉机驾驶与维修150人、蚕业工380人、家畜饲养工70人、蔬菜园艺工100人、中式烹饪工200人。通过培训,使85%以上的学员达到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水平,可带动我县1000户贫困户家庭获得相关致富技术。预计2015年5月底完成。

  (五)转变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根据县委和农业局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扶贫办党支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查摆分析问题、扎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抓好整改落实、全面推动建章立制,努力把扶贫干部塑造成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显著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全面树立。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县扶贫开发建设,得到了县委和农业局党委活动办、县委第九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切实加强道路、电力、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安居房等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明显加快。通过实施扶贫到户贷款、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贫困村互助金,支持贫困地区突出特色和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以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蚕桑、马铃薯、食用菌种植等为主的高效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马街镇、三岔河镇食用菌种植特色产业,龙海乡肉牛养殖产业,板桥镇、芳华镇蔬菜产业,山区半山区林果、马铃薯产业。

 (三)贫困地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在实施整乡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过程中,把改善贫困地区村容村貌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进行规划和建设,采取政府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大力实施改厕、改灶、改厩工程,建设沼气池,硬化道路和庭院,规范“三堆”,全面整治村庄脏、乱、差现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能力明显增强。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强资金投入,加大劳务基地建设,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多途径培养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积极配合农业、人力资源等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行动计划,有序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五)贫困地区社会事业明显加强。通过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龙海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等项目的实施,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生活难、养老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加快农村发展步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和谐农村进程的重要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为确保重点项目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高位推动项目建设。二是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村委会制度。11名县处级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1个扶贫村,做到了每个贫困村委会各有1名县级领导、1名驻村扶贫干部、5个以上县直单位和企业挂钩帮扶,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机构人员落实,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挂钩帮扶机制,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县委、县政府于2014年1月8日在芳华镇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了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政策、原则、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会后,所有挂钩的县级领导,随即带领各村的挂钩单位和企业深入挂钩联系的村委会调研,召开帮扶座谈会,同村委会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争项目,有效地保证了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四是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起草出台了《中共陆良县委陆良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农村扶贫开发攻坚的意见》、《关于建立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挂钩帮扶责任制度的通知》等配套文件,使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章程,有条不紊地开展。五是确保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在县级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紧中挤压,及时把县级配套补助资金1100万元足额划入财政扶贫专户,确保了工程建设。

  (二)部门支持。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龙海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等项目规划初期,由县扶贫办牵头,协同项目乡镇进行摸底调查,拿出相关项目需求盘子,再向相关部门进行征求意见,能用整合资金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协调整合资金解决,整合资金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解决,有效增强了项目实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为项目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在资金整合过程中,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投入工程建设上,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21366.5万元(其中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整合12064万元、龙海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整合8952.5万元、其他专项扶贫项目整合350万元)。另外,通过县级挂钩领导、牵头单位和挂钩帮扶企业共协调项目资金、捐款、捐物达582.5万元(其中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整合500万元、龙海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整合82.5万元)。通过多方争取和努力协调,达到了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的目的,扶贫开发工程得到了顺利实施。

  (三)群众参与。宣传发动群众、汇聚群众力量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方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各项目村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群众会、户代表大会、村组会议、公示等方式,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所要实施的项目、入户项目的补助标准等交给群众。通过宣传,村带村、户帮户,以先进带后进,以党员带群众,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最终在全村形成了老百姓抢着要项目、搞建设、美化家园的生动局面。2014年新建安居房795户,安居房建设户均投入资金15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项目村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投料、投资合计达11925万元。

  (四)管理严格。我县高度重视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一是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市县《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资金的使用严格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实行三级审批制,即先有项目村写出资金使用说明,资金投向,有扶贫驻村干部签字认可后,报乡镇分管领导、乡镇长审批签字后,最后报县扶贫办审查签字后方可交县财政部门批准拨付。二是县扶贫、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从项目规划、实施、检查、验收全程参与,定期不定期深入到项目实施乡镇、村、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和解决。三是明确规定所有扶贫项目不允许包工包料,只允许承包部分技术性工程,并严格组织招投标,并严格按合同及时收方、验收、结算、支付。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结我县2014年度的各类扶贫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期盼尚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工作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陆良县是非贫困县,不在国家政策的片区开发中,省市安排的项目与贫困群众的愿望存在较大差距,县级财政投入非常困难,扶贫开发压力大。

   二是按照省、市分配给我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8693人,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我县实有的贫困人口远远超过这个数。

   三是社会帮扶资金落实难。在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中,大部分挂钩帮扶的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帮扶资金落实难,导致部分规划的项目难于开工建设。

   四是瞄准对象精准扶贫难度大。目前针对贫困户的入户项目有扶贫安居工程、扶贫到户贷款等,安居工程财政补助每户1万元,农户新建80平米安居房需要10万元以上的投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根本无法承受。扶贫到户贷款是属于信贷有偿资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短期无发展思路、产业,偿还贷款无保障,难于获得银行的贷款。

   五、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12345”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创新举措,精准扶贫,全面动员各级各部门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内生动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1”是一个对象(瞄准建档立卡贫困象),“2”是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3”是三能够(能够上学、能够就医、能够安居),“4”是四实现(实现道路畅通、饮水卫生、用电安全、收入增加),“5”是五实施(实施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增收工程、安居保障工程、信贷扶持工程、技能提升工程)。

  主要任务是:争取启动实施2015年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争取完成5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1000人、扶贫易地搬迁300人、扶贫安居工程250户,力争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红色乡村幸福家园”试点项目资金500万元,争取扶贫到户贷款指标1.2亿元,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强化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是:

  (一)着力抓好整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要在扎实抓好2014年实施的芳华镇整乡推进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和推进实施小百户镇整乡推进综合扶贫开发建设。一要按照有一套班子抓落实、有一个规划管统筹、有一个方案做保障、有一个奖惩促成效的要求,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有效解决项目乡镇贫困群众脱贫和发展问题。二要加大投入和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接,整合发改、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卫生、教育等行业部门资金,实现资金聚集、项目配套、综合开发的整体效果。

  (二)着力做大扶贫到户贷款规模。扶贫到户贷款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要抓住省市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扩大贷款规模的机遇,发挥我县实施扶贫到户贷款取得的优势,力争实现规模更大、政策更完善、管理更规范、保障更有力、效果更明显的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充实队伍,完善考核机制,抓实抓细工作落实,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信贷支持。

  (三)着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对象收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一要统筹谋划。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选准产业,培育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二要创新方式。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作用,带动更多的扶贫对象成为经营主体。

  (四)着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是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发展致富的根本之策。强化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有1名劳动力接受培训,并掌握1-2项实用技能,力求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五)着力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安居才能乐业,路畅才能发展。要抓住四化同步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扶贫安居、易地搬迁、省级重点村建设等专项扶贫措施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规范项目实施和管理,强化项目整合,力争建成1到2个美丽新农村示范点。

  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是: 

  (一)依法行政。以《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扶贫部门应该干什么,防止公权滥用,减少权力寻租现象,真正履行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职能。

  (二)加大投入。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是关键,按照上级争一点、政府投一点、部门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原则,以国家设立“扶贫日”为契机,以整乡推进建设为平台,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全力加快“大扶贫”工作格局的构建,不断挖掘和拓展扶贫资金投入的空间。以具体项目实施为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和资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三)群众主体。贫困地区群众,是扶贫开发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也是项目实施的监督者。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制度建设。要以《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省市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重点推动扶贫开发七大机制的改革创新。一是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二是改进扶贫考核机制,三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四是优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五是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六是健全金融扶贫机制,七是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化扶贫资金的监管,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细化规范扶贫开发各类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控、验收、考核、后续管理等各项制度,继续实行扶贫项目绩效责任制、资金报账制、督查检查制,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完善、管控到位。

  (五)民政救济。以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为契机,切实瞄准贫困对象,提高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纳入民政救济对象,实行民政救济。

  (六)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保障。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团结干事、开拓创新、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扶贫干部队伍。
 
 

                     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