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 发布日期:2015-12-04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90
   去年,我州组织开展了36个贫困乡、329个贫困村、55.2万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工作,目前,整个识别工作已结束。为使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引导各类扶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8月7日下午,文山州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韦炳国应文山广播电台综合频道行风热线栏目的邀请,就我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情况和听众进行交流。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扶贫工作已上升到很高的位置,这里,请韦副主任向听众朋友解读一下这个“高度”?

   韦炳国:好的,我认为这个“高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主要从方面向听众朋友进行诠释:

   一是从扶贫开发地位和作用上看,总书记用“两个重中之重”来强调,指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二是2014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向贫困宣战”的坚定决心。

   三是去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论断。

   四是今年1月19日,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召集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重庆等7省市“一把手”谈扶贫时再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并对扶贫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由此可见,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看得越来越重、摆位越来越高、抓得越来越紧,扶贫工作由“局部”性的业务工作上升为“事关全局”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扶贫济困已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主持人:我们知道,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请问韦副主任,精准扶贫的实质是什么?

   韦炳国:精准扶贫实质就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就是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主持人:请韦副主任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韦炳国:好的。顾名思义,精准识别是指通过农户申请、群众评议;自然村、行政村、乡镇层层公示公告;州县扶贫部门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深入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州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接入全省、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主持人:我州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实施的?

   韦炳国:今年2月,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文山州的实际,研究制定了《文山州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方案》对相关工作作了详细的要求。主要包含了7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主持人:是哪7项重点工作?

   韦炳国:一是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二是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三是建立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工作机制;四是实施六大扶贫工程;五是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六是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七是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

   主持人:我们知道,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的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已经结束,请韦副主任介绍一下信息化建设工作?

   韦炳国:好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以文山州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建立上联全省、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下接贫困县、乡、村的“一平台、两系统”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设立村级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每个贫困户逐户建立收支台账,常年记录,每年底在村内公示,接受监督。每年对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

   二是建立贫困村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为基础,各县(市)建立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是否实现脱贫目标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年更新一次。

   三是建立贫困乡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为基础,各县(市)建立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贫困乡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是否实现脱贫目标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年更新一次。

   四是实行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建立全州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州、县(市)、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扶贫系统与行业部门、金融机构、帮扶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时提供准确数据资料,使其明确扶持对象,把握工作重点。

   主持人:韦副主任你介绍的《文山州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中,有7项工作重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韦炳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包括三方面。

   一是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以县(市)为单位,对全州建档立卡的329个贫困村全面实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在现有驻村帮扶关系基础上,为每个贫困行政村选派3名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一次性下派。

   二是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贫困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力争通过3年帮扶,实现帮扶村和贫困户收入翻一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三是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县(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主持人: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韦炳国:主要是实行“七个到村到户”即: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金融服务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就是按照“建立完善省负总责、州市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定点挂钩扶贫工作进行调整,实现贫困乡、贫困村挂钩扶贫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充分发挥社会帮扶的组织、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挂钩点以及定点挂钩扶贫的帮扶力量,制定统一的干部驻村帮扶实施办法,安排驻村工作队(组)。把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等,具体分配落实到州、县(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引导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采取分片包干等方式参与定点帮扶,做到定单位、定人、定点、定责包干扶持,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村干部、扶贫能人和个人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长效机制。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就是把扶贫开发同文山特色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同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着力打造集“产、加、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扶贫体系。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扶贫项目的自主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就是对贫困地区年轻一代着力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对留守人员着力培育产业增强发展能力推动脱贫。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加强农民适用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养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好营养餐计划,千方百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就是要抓住中央加大支农力度的机遇,全面摸清农村住房困难农户底子,逐村逐户建立档案,整合各部门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资金,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根据家庭收入情况、人员构成等情况,合理确定建房面积,集中安置的要统一规划农村居住区,划定宅基地和公共区域,规范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集中居住区,让贫困农户真正受益。

   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就是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坚持农民自愿、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鼓励探索的原则,积极稳妥,稳扎稳打,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就是以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村以下延伸,加快形成畅通美化、安全便捷的道路,安全清洁、保障有力的饮用水,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住房,安全可靠的用电,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的村寨。
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就是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主持人:扶贫六大工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韦炳国:

  一是实施整乡推进筑平台。整乡推进项目要实现对36个建档立卡贫困乡的全覆盖,用6年时间分期分批扶持,每年实施一批。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各项资源,进行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的大会战,扶贫项目、资金和帮扶措施,都要以其为依据,逐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重点用于与解决贫困对象脱贫最直接相关的项目,专项扶贫资金必须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并明确减少扶贫对象的比例。

  二是实施整村推进打基础。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3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用6年时间分期分批扶持,每年实施一批。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各项资源,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扶贫项目、资金和帮扶措施,都要以其为依据,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重点用于与解决贫困对象脱贫最直接相关的项目,延伸到村、到组、到户。专项扶贫资金必须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并明确减少扶贫对象的比例。

  三是实施雨露计划拔穷根。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充分发挥上海对口帮扶的优势和作用,借鉴“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试点经验,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劳动力培训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四是实施产业扶贫换穷业。各县(市)要围绕文山特色农业发展,以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带,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产业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互助资金必须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五是创新金融扶贫增投入。要发挥好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切实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增加金融扶贫的投入,有效破解资金不足的矛盾。要着力建立精准贷款机制,化解信贷扶贫风险,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立信贷扶贫风险补偿机制及正向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扶贫贷款规模,重点解决好贫困群众的住房、产业、教育和治病等突出需求,提高扶贫对象瞄准和收益率。扶贫信贷贴息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六是实施安居工程治穷窝。要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契机,以扶贫安居工程和易地搬迁为引领,整合各部门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资金,动员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积极投资投劳,强化农村危房和杈杈房、篱芭房的改造。着力推进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尽快改变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扶贫安居工程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主持人:如何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韦炳国:

  一是各县(市)扶贫办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抓好六大扶贫工程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易地搬迁、革命老区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扶贫项目、资金都要以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9个贫困村、36个贫困乡为对象,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专项扶贫资金必须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二是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以精准扶贫对象为依据,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形成攻坚合力。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

  主持人:如何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韦炳国:

  一是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州扶贫办依靠国家和省级建设的中国扶贫网站,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

  二是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上海市及其虹口、闸北、松江和浦东新区4个区、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确保贫困群众应扶尽扶,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