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成龙)从2015年至2020年,我市将对建档立卡的50个贫困乡、475个贫困村、95.41万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争取早日实现贫困群众脱贫。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乡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根据《云南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我市目前已全面完成95.41万贫困人口、475个贫困村、50个贫困乡和5个贫困县(片区县)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四精确”,即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一县一档、一乡一簿、一村一册、一户一卡”,为精准扶贫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我市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扶贫项目、资金以95.4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5个贫困村、50个贫困乡为对象,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专项扶贫资金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各行业部门重点以95.4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5个贫困村、50个贫困乡为对象,组织实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扶贫重点工程。 我市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和社会各界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按照落实对象、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目标“五落实”要求,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安居帮扶、贫困村整体帮扶“五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应扶尽扶,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和有效化,推动扶贫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
201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