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培育特色产业 增强造血功能--罗平走实产业脱贫攻坚路
  • 发布日期:2015-11-27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391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兴昌)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罗平县在吃透“精准扶贫”深刻内涵的同时,把产业扶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和稳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罗平特色的产业脱贫攻坚道路。

      加大投入力度,把专项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扶贫上。在罗平,很多贫困地区都有独特的资源,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农民积极性也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根据这一实际,罗平县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财税、信贷、技术等支持措施和农户利益保障机制,扶持农民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比较优势的生产项目;与此同时,扩大信贷资金规模,落实财政扶贫资金,深化开展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并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产业开发资源,解决好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难题,使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增收之源。

      培育特色产业,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示范带动。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罗平县在巩固提升烤烟、畜牧、油菜、小黄姜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经济作物、特色养殖和农村劳务产业,着力打造几个区域性扶贫主导产业;扶持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按照水利、科技、农机三配套的要求,大力整合项目资金,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现代经营主体,力争实现每个特色产业都有深加工企业,拉伸产业链条,变一家一户小产业的扶持为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扶持,建立起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机制。

     探索创新机制,让农民获取更多财产性收益。按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罗平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性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形成资产转化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成为农民生产经营资本的多种途径,并通过出租、入股等形式让农民获取更多财产性收益,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罗平县共争取中央和省市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00万元,实施产业扶持项目8个,覆盖23个村(居)委会169个自然村13858户;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贴息资金908.9万元,带动金融机构5130万元扶贫项目贴息贷款和1.51亿元扶贫到户贷款,帮助农业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产业。通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贫困地区扶持发展红高粱、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经济林果种植3.8万亩,畜牧养殖4.1万头。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机制,扶持发展了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96个、种养专业大户341 户,带动农户10万户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