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创新举措 健全机制 激发活力--罗平构建全县精准扶贫大格局
  • 发布日期:2015-11-27
  • 来源:曲靖乡村振兴网
  • 阅读量:496
       本报讯(特约记者申思仙)在扶贫工作中,罗平县将紧紧围绕“3个贫困乡镇,24个贫困行政村,12285户41685个农村贫困人口”这个目标,分步进行,以最贫困的地区、村寨、群众为对象,以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创新举措、健全机制、激发活力,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 确保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该县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在全县构建扶贫大格局。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加大县级资金投入,以2015年的专项扶贫资金为基数年增长率达30%以上,每年安排600万元工作经费、3000万贫困农户贴息贷款,除了整合的项目资金外县委政府还筹资3.6亿元投入贫困对象的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整合项目资金,统筹使用,由项目、资金相对集中的单位结对帮扶,负责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集中用于对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做到群众不脱贫就不脱钩。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互协调、支撑、推进的“三位一体”扶贫机制。建立扶贫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以贫困村、乡为单位,建立贫困信息,对扶贫项目的实施、完成情况、收入增长及脱贫目标实现等进行动态监测。建立“挂包帮、转走访”帮扶机制,实行“领导联乡包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方式,设立信贷扶贫风险补偿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解决贫困对象的住房、产业、教育和治病等突出需求,对全县12285户贫困户简化程序,实行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信用贷款。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种技能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就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培训;通过“雨露计划”,加强中短期培训,让更多人实现转移就业。严格跟踪问效考核,每月举行一次脱贫摘帽专题汇报会,及时掌握扶贫项目的进度、人口贫困变化率、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等情况,并将脱贫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该县转思路,找贫根,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户因人施法,因乡因村施策。以“挂包帮”为契机,以特色产业规划为引领,发展烤烟、油菜、生姜、中草药、花卉等高原特色种植业和生猪、肉牛、罗平黄山羊、山鸡等养殖业与高原生态渔业,因村因户研究制定出适合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策略,使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个贫困户至少参加1个增收项目。以扶智为突破口,三年内完成15000人的素质技能培训,力争每个贫困家庭有1人掌握一门行业技能或1至2项实用技术。利用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等项目整合,分步实施,三年内排除全县25932户农村D级危房。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贫困村100%通水泥路、村中路100%硬化,全面解决水、电问题,达到互联网、数字电视全覆盖。2016、2017年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作为贴息补助,为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农家乐、农产品经营加工等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实现向贫困户贷款5亿元以上的规模。社会保障到户,对贫困群众应保尽保,五保户全面供养,及时救助受灾群众,达到贫困群众户户有社保,贫困区养老保险和医保达98%;每个贫困乡镇有1所规范达标卫生院,行政村有1所合格的卫生室,贫困行政村综合村及文体活动小广场全覆盖。

      该县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机制,“一把手”亲自研究部署扶贫工作;还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其他领导为组员的推进精准扶贫提前脱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协调扶贫工作;相关部门责任人还签订了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