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聚焦目标不散光 紧盯治理求实效——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三个一”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 发布日期:2021-12-03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557

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全面加强党委对基层治理的统领统揽,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开展党建引领基层发展治理探索实践,有效促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融互促,推动了基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近三年来,实现无进京非接待场所上访事件或到省集体上访事件、无较大群体性事件、无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无较大安全事故、无邪教组织活动、无命案、无黄赌毒丑恶现象、无黑恶势力活动的“八无”目标,并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云南省卫生乡”“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曲靖市基层党建示范乡”等荣誉称号。

一、健全“一个体系”,变“单一管”到“多元治”

(一)党委政府引领治理。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同向发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从新起点、宽领域、多层次、高标准来谋篇布局,紧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研究制定了《平安旧屋基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工作方案》《2021年旧屋基彝族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要点》等文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任副组长,10余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组织、公安、民政、司法、宣传、水务等力量下沉至村(社区)开展工作,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触角延伸、重心下移。

(二)基层群众民主治理。坚持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以条约规范行为,促进治理。制定村规民约,培育群众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依托“爱心超市”,创新积分兑换工作机制,根据群众参与村(社区)事务、治安巡逻、信息上报等表现作为,每月开展1次入户评分和公示,鼓励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增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爱心超市自运营以来,累计兑换积分折合物资150余万元。特别是实施的“五方共议”(征求民意、组织提议、居民审议、发动倡议、落实民意)和“五式治村”(条约式治村、标杆式带人、积分式鼓励、重赏式育人、鱼水式聚人)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二、做实“一个载体”,变“粗线条”到“微治理”

(一)小网格推动大治理。瞄准小单元、着眼小平安、盯住小需求,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将辖区划分为7个大网格单元,将村(社区)事务逐项分解到网格,细化为可量化、可跟踪、可评价的目标,促进形成创先争优局面,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前移。进一步划分“村—组—户”3级网格体系,形成社会治理“一张网”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健全党建引领治理机制,构建“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治理架构,推动机关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切实为基层赋权、减负、提能、增效,让社会治理层层有人抓、有人管。

(二)小队伍凝聚大力量。结合“缩面提标”工程,按照“一格一长一员”模式,组建56支、300余人的网格服务队伍,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和乡贤担任网格小组长和网格员。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平台,组建集网格指导员、网格警务员、网格调解员、网格安全员、党员先锋、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团队,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每月到联系村组召开群众会1次,村(社区)干部每月走访包保村组1次,并走访联系户10户,定期开展党员联户工作,定期分析民情、收集民意。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平安曲靖”APP平台及时上传,运用电话、短信和视频探头等多元化手段,推动市域社会网格精细化治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完善“一套机制”,变“被动防”到“主动干”

(一)强化服务能力。聚焦破解统筹协调难、资源整合难、工作推进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工作机制建设,整合为民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党群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心,集党群服务、信访接待、文明实践、行政审批等为一体,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扇门”办理,每周四赶集日由值班领导带队坐班接访,全力打造服务龙头,做实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质态,真正变“两家人”为“一家亲”,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建立“乡土人才”库,对涌现出来的王国翠、陈小文等24名彝乡致富能人、最美好人进行表扬,以点带面,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引领正能量,实现辖区居民受益最大化。

(二)强化矛盾化解。坚持以基层阵地建设为载体,推进要素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不断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优化整合全乡7个村(社区)阵地功能,同步建立党群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心,设置人民调解室和法律服务站,组建综治维稳调解委员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以及信访化解力量集中办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形成打、防、控、管、治一体化工作机制。尤其是在法湾、老寨等彝族、苗族聚居行政村,充分发挥乡贤力量,运用民族乡贤懂语言、知习俗、关系近的优势,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有效防止“小问题”变成“大案件”。

(作者:旧屋基彝族乡党委副书记  吴朝平、党政办工作人员  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