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打好本土人才“三张牌”,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
  • 发布日期:2021-10-19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67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近年来,城镇化加速推进,大城市虹吸效应显现,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乡村要振兴,须打好本土人才“三张牌”,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

打好本土人才“种苗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是蚕桑又插田。”农村有自己的特色,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大城市比较还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在引才难的情况下,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需要眼光向内,围绕本地自然环境、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人才培养政策,确立人才工作重心。基层党组织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及时发现人才“种苗”,挑选出那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想干事创业的好苗子,纳入组织关怀,作为本土人才重点培养对象。通过搭建农村实用培训平台,选派到农业技术学校,聘请技术专家下乡指导,通过“公司+基地+产业+互联网”模式,提升他们干事创业本领、生产工作技术,让他们尽快成长为“田专家”“土秀才”。

打好本土人才“成长牌”。“勘尽沧桑终有误,最须珍重眼前人。”要珍视在乡村苦苦坚持创业的本土人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帮扶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人才,给予服务和帮助,激活他们的干劲和创新驱动力,让他们成长成才。要改变本土人才各自为战、生产盲目、零散经营的现状,提档升级各类专业合作社,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和“品牌”意识,实现本土人才分工协作,同类产业“抱团式”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加大对个体种养殖户、传统家庭作坊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让它们蜕变为现代农业企业,提升经受冰雨霜雪的能力。

打好本土人才“乡情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本土人才的根是国家、是家乡。懂技术、有学识、能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大多在城市里打拼,他们对故乡的感情没有变。结合各地“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千人本土人才工程”,以“乡情、村情、亲情”为纽带,运用各种渠道,宣传动员他们“回归家乡、反哺家乡、发展家乡”,架起城乡之家经济发展桥梁,形成叠加效应,给当地经济带来活力和注入新动能。“尚贤者,政之本也。”要以文王访贤、立木取信、三顾茅庐的真诚感召打动他们,在创业政策、基础设施方面做好服务保障,让他们投资兴业无“后顾之忧”。要建好政治“指导员”队伍,对他们“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进行政治启蒙、引领,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通讯员:缪应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