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创新实施“微治强基、三治融合”模式,着力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法治社区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绘制出一幅“基层有活力、管理出成效、群众得实惠”的基层生活与治理共融共生的美丽乡村画卷,有效激活基层自治的“神经末梢”,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市以“微治强基”为引领,一是开展“支部引领”行动,抓实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强化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列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居)民小组党支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爱国卫生运动、村庄治理等事务中的领导作用,让小组事务由支部先知、支部提议、支部决定。二是打造“村口党建”品牌。以农村晒场、村口、院坝等群众闲时喜爱聚集场所为主阵地,将支部议事场所前移,每月开展1次“党群夜校”议事活动、为群众办1件实事、宣讲1次法律知识、讲1次文明乡风、通报1次活动成效,解决群众最怨、最烦、最忧的困难,办好群众最急、最盼的实事。
该市以“一约三会”为载体,一是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保障村民权利,激发村民自治的内在活力。充分考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村情,借鉴板桥“十不公约”经验,全力推广。二是打造线上议事会。依托“腾讯为村”等平台,加大智慧党建推广力度,把“腾讯为村、智慧党建”等网络平台打造成为线上议事会,以“小村庄”撬动“大服务”,让线上村庄、线上联系,线下村庄、线下办理”,让流动党员、外出务工人员也能找到“家”,做到村事动态“一机浏览、一掌可控”。三是创建乡贤理事会。建立由本村有威望、有德行的老干部、老党员或者村内经商办企业,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乡贤议事会,培育不同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完善议事制度,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为家乡献计献策、引才引资、出智出力。四是组建道德评议会。引导公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凝聚“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形成“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
该市以“一校三评”为抓手,一是“党群夜校”月月开。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以活动场所为主阵地,统筹整合村间场所、农家书屋、居民院落等场地资源,围绕政策法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庄治理等事务,每月开展1次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议事交流、化解纠纷等活动,切实把“党群夜校”办成宣讲政策的主阵地、解决问题的主帮手、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二是村组干部述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找准工作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履职能力,切实服务好群众。三是驻村干部讲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包村(社区)领导、驻村组长、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全程参与“党群夜校”活动,确保“党群夜校”活动取得实效。四是群众点评。强化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充分保障群众表达权,让群众点评“党群夜校”的形式、内容等是否正面回应了群众的诉求、是否清楚解答了群众的疑问、是否彻底化解了群众的矛盾、是否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困难。
该市以“三治融合”为目标,一是自治组织村村有。强化党组织对议事委员会的领导,结合实际组建1个领导村庄自治的党组织、成立1个村民议事的议事会、完善1套运行机制、取得1个好的效果。实现基层自治力量在小组聚合,管理服务在小组落实,人民群众满意在小组实现。二是法治服务户户讲。依托法治小分队,建立“订单式”普法推广,扎实开展“每月一主题”法治宣教活动,结合婚姻、纠纷、经济、民事等热点问题,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不定期邀请警官、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进村入户走访,并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面对面为村民解答法律咨询,引导村民依法表达诉求,真正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道德规范人人传。依托道德评议会,每年开展1次“好公婆”“好儿媳”“好少年”“好家庭”“党员示范户”“法律明白人”“技术能手”“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对获评的家庭或个人进行授牌和奖励、纳入红榜、兑换积分。制定村风村训,通过道德大讲堂、道德评议会等,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建立红黑榜,引导黑榜村民向红榜转变。
宣威市“微治强基、三治融合”治理初显成效,目前,农村文化礼堂、法治阵地、公共法律服务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创建“三治融合”示范点105个,精心打造出丰华街道祯祥社区、来宾街道宗范社区、普立乡攀枝嘎村、得禄乡河艾村、文兴乡马龙村等一批独具亮点特色的“三治融合”示范村,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开创了乡村善治、乡村振兴斩新局面。
(通讯员:徐兴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