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初心答卷—捏龙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纪实
  • 发布日期:2020-12-25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8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做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师宗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捏龙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漾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师宗县水务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村委会及村组干部群众的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战略性任务,以农民致富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真抓实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image.png

自2015年9月以来,师宗县水务局共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4批次13人,他们活跃在全村9个村小组的脱贫攻坚最前沿,以“完不成任务、绝不收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竭尽全力当好脱贫攻坚战役中的“调查员”、“指导员”、“战斗员”和“联络员”,让激情在捏龙村广袤的大地挥洒,让世代贫困的山村,发生着沧桑巨变。

image.png

驻村扶贫工作队与贫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在进村入户走访过程中,与村民沟通时得‘走心’,要对他们格外关注,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是脱贫工作的关键所在。”捏龙村第一书记赵红星说,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就是要把贫困群众的事放在心头上,把贫困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贫困群众的疾苦当做自家的疾苦,扎根基层热土,奉献心血才智,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一腔热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驻村帮村谋发展

2015年,师宗县水务局干部开始驻村帮扶漾月街道捏龙村委会。五年多来,驻村干部从村民最迫切的大事要事出发,入户调研,访贫问苦,帮助村里办实事。

驻村干部进村不久,就了解到捏龙村基础建设滞后,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挂联单位县水务局汇报,协调争取帮扶单位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在捏龙村委会捏龙村新建自来水厂一座,以及进村入户管网的配套,解决了7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困难。筹集资金103万元在山阔村打深井1眼,并配套蓄水池以及入户管网建设,自来水已到户。协调资金163余万元解决了山阔村民小组和沙石坡村民小组3.2公里进村道路硬化,让两个村的群众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行路难问题。投入837万元对山阔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解决23户贫困户和16户随迁户的住房困难;投入750万元实施新河村农村安全住房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拆除危房82户,集中搬迁82户,解决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4户随迁户的住房困难。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40万元对6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43000平方米,集中建盖养殖小区82套。协调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室7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65盏,让村民晚间出行便利安全。

2016年至今,捏龙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路好走了、广场靓了、村庄美了,村里的老人感慨的说:“还是党的政策好!”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走向深入,驻村工作队在调查、座谈、走访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爱戴,因此,针对捏龙村集体经济匮乏,没有富民产业问题,捏龙村成立了捏新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扶贫公司+合作社+深度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发展壮大黑桃产业,实施规模化种植314亩,覆盖82户362人,今年以来组织贫困户对黑桃进行了3次施药并完成了黑桃拉枝修剪工作,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坚持“以农户投入为主,项目资金补助为辅”的投入机制,确保黑桃产业的快速发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盘活集体资产资源,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增收难题,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细水长流的收入,由“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实现集体经济壮大与贫困户增收双赢发展。

image.png

驻村为民解难题

精准扶贫做到一户一策,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自信心。贫困户致贫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的需求是相同的,扶贫工作队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和使命,尽心竭力为贫困户送温暖、解难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对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工作队和村干部积极帮他们办理残疾证和两项补贴,在协调办理合作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协调办理慢性病和大病救助,切实解决吃药难的问题,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投身经济建设中;在为贫困户送温暖、办实事的同时,我们更注重为贫困户“输血”,解决燃眉之急,一边培养他们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长期发展,早日脱贫致富,针对失地少地、缺乏劳力、发展动力不足、收入难以持续稳定的41户深度贫困户,纳入富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针对家里有学生的贫困户积极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工作队指导办理雨露计划,申请助学金,减少教育的大额支出;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工作队为他们介绍就业岗位,帮助脱贫。贫困户赵学安、黎建康、王全等8户村民都因不能外出务工,为了帮助他们脱贫,工作队和村委会按着扶贫政策,聘请这8户村民为生态护林员,负责管护全村树木,每年能拿到8000元工资。

image.png

驻村扶贫先扶志

病有因,穷有根。驻村工作队通过深入走访、查探,发现很多贫困户丧失了自强自立的信心,以贫为荣,争当贫困户,等着要救济、要补助、争低保,丧失了致富的志气和信心。赵红星就任捏龙村第一书记已经一年多,他认为,扶贫关键还是要发动老百姓,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因此,驻村工作队抓住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村内开展了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兜底宣讲活动3场;组织召开群众、贫困户会议40余场次;在新河村协助县委组织举办全县“跟党走、感党恩、自力更生拔穷根”启动仪式1场。跟群众、贫困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改变传统守旧思想,不再等靠要,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勤劳致富。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以爱心超市为工具,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政策宣讲会、主动参加生产劳动、爱护环境卫生、参与示范户评比、传承社会美德,破除“等靠要”思想,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捏龙村委会在新河村建成“爱心超市”1个,完成积分评定35286分,已兑换积分31210分,受益群众达800余人次,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的信念。

image.png

image.png

再接再厉,谋今后工作的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还有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每想起这话,工作队每一个成员就心潮起伏。这两年在村里天天和农民在一起,深刻感受到这话所传达出来的那份使命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助力脱贫,让捏龙村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变成美好的现实。(师宗县水务局 阮云飞 赵红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