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记罗平县旧屋基乡小新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侯永平
  • 发布日期:2020-08-19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116

小新寨村.JPG

沿着弯曲的进村公路,穿过翠绿的群山,记者一路驱车来到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小新寨村,见到了罗平县文化和旅游局驻村工作队队员侯永平。只见他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工作本上记录得密密麻麻……驻村帮扶以来,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用细心、耐心和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了小新寨村的面貌。

政策入民心 脱贫一条心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侯永平,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决心扎根农村,把满腔热情奉献给了这里的扶贫事业。

“驻村帮扶,不仅要人驻扎在这里,更重要的是要‘驻’在群众心里。只有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把他们当亲人、朋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走进他们的心坎里。”侯永平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帮扶工作中,他始终心系群众,总是抓住每次走访的机会,深入宣传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把党的政策真正传递到小新寨村每一个贫困家庭,让扶贫政策入脑入心,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他细心关注着村民的生活,尽最大努力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村里的贫困户胡贵香,已经70多岁了,眼睛患有疾病、视力不好,他的妻子腿部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并且住房阴暗潮湿,居住条件较差。侯永平知道后,积极动员胡贵香的儿子外出打工。现在,胡贵香的儿子在昆明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侯永平还为他家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款,帮他家建起了新房。

中午太阳高照,记者随工作队来到小新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邵宝平正在用水桶接自来水。当看到大家的来访,他连忙从家中拿出凳子,热情招呼大家在屋檐下坐下。“自从接通了自来水,水又清又干净,用水非常方便。”邵宝平心怀感激地说,以前村里水资源匮乏,村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吃水问题一直让人头疼。现在自来水通了,村民再也不用挑水了。

“侯永平到我们这里驻村,在工作中,他主动想事、谋事、干事,用心用情,对我们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小新寨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勇说。

增加群众收入 壮大集体经济

只有掌握了村情民意,才能对症下药,开出脱贫致富的“良方”。从驻村的第一天起,侯永平就下定决心,要走遍全村所有的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马不停蹄走访,他熟悉了村情、户情和贫情,找出了存在的短板,并与村干部一道研究帮扶措施,确保每一户都能实现稳定脱贫,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讨论研究后,认为当地适宜发展土鸡养殖,这不仅能增加群众收入,而且还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说干就干,他和其他队员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科学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养殖业,并多次向罗平县文化和旅游局争取支持,单位投资50余万元帮助建立了那色土鸡养殖基地,让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此外,他积极配合村干部制订年度帮扶计划,认真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动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土鸡养殖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5万元左右,规模化养殖已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小新寨村委会主任刘关发说。

美化乡村环境 留住了乡愁

记者走进小新寨村委会白石岩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犹如来到一个“世外桃源”,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房屋和热情好客的村民……一幅和谐的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现在,小新寨村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脸上也有了笑容,我作为帮扶队员,内心也是暖融融的。”侯永平话语间流露出对小新寨村的感情。从挨家挨户动员,到搬入新家后鼓励村民搞好人居环境卫生,再到入户调查,了解村民对打造“周末经济”的想法,进一步美化村庄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留住乡愁。

如今,小新寨村路修好了,危房没有了,路灯亮了,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他希望有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游玩,让游客在这里找到乡愁。

“他对小新寨村的全部贫困户都非常了解,工作踏实肯干,积极努力,为脱贫攻坚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员中的优秀典范。”旧屋基乡副乡长耿彪如此评价侯永平。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李忠桥、侯映,实习生:刘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