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山,一个忠厚诚恳的农家汉子,一位朴实无华的村干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对党无限忠诚,对群众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为他所热爱的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事业不辞辛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一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就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路上,他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醒来。
噩耗传来---“我们不信是真的”
2020年3月15日,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虽无确诊和疑似病例,严防死守的形势却依然严峻。村干部不分白天黑夜走村串户宣传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排查外来人口,丝毫不敢麻痹大意。疫情要严防,春耕生产节令不等人,扶贫项目正紧锣密鼓在施工中……“哪样工作都放不得”,村党总支书记杨增山担心什么工作没抓好而愧对乡亲们的信任和肩上的责任,他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又满腔热情,一方面把村里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一方面忙前忙后到村村寨寨督促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沙坡笼村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
这天是星期天,杨增山跟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来到各居民小组查看各地工作落实情况。一个村一个村的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看,检查了烤烟育苗、人居环境提升……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有半个山村小组的脱贫工作,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政府安排的脱贫帮扶措施一定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不知疲倦的他,匆忙往半个山村小组赶去。“杨书记累倒在路上了”,当噩耗传来时,人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平常一个生龙活虎的汉子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易倒下,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怎么忍心离开他热爱的事业。春色暗淡,青山呜咽,干部群众含泪而泣,怎么大声的哭喊也没能把杨书记叫醒,年仅48岁的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勇往直前的扶贫“路”上。
脱贫路上---“有事就找杨书记”
月望乡是曲靖市马龙区的贫困乡之一,较全区其他乡镇(街道)而言,这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脱贫攻坚任务很重。沙坡笼村委会也不例外,是贫困乡中的贫困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难上加难。2019年6月份,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把向来就有“勇挑重担、脚踏实地”好口碑的杨增山从越州屯村调任沙坡笼村党总支担任书记。上任后,杨增山不忘初心,牢记职责和使命,虽然重任在肩却从不退缩,上任初始就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上。
脱贫攻坚,摸清家底,做到“户户清”是基础。到任一个月,他就凭着自己的双脚遍访了所有贫困户,仔细问,用心听,拿笔记……村情户情了然于心,如数家珍。“群众无小事”“越是小事越要用心”……杨增山始终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家的事来办,只要群众有事找他,他都倾尽全力。无论是家庭纠纷、赡养老人、就医就学等家务琐事,还是危房修缮加固、小额贷款、外出务工、种养增收等脱贫要事,都是他每天的心头事,事事记在本子上,一件一件去落实。哪家电灯不亮,哪家房屋漏水,哪家不赡养老人,哪家孩子读书缺钱……他随叫随到。时间长了,村里的群众“有事就找杨书记”,杨增山也忙得乐此不疲。
最让群众信服的要数杨增山做人做事的公道正派和一副热心肠。全村40户贫困户,哪家什么情况,他了如指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调整,他慎终如始坚持执行政策标准,做到“一碗水端平”,低保、五保、粮补、危改……无一例外,严格按照政策和规定程序来办。“杨书记办事公道,没有私心,我们信他。”半个山村小组贫困户尹国书说起杨书记的办事风格,总是把大拇指翘得高高的。“杨书记常到家里询问我的病情,考虑到我年纪大、身体带病又无劳动能力,他鼓励我养猪和到村里的公益岗位做清扫保洁,增加家庭收入。”年已69岁的贫困户赵吉书听说杨增山不幸的消息后,含泪细数杨书记的好。
除了用心办好家家户户的“小事”,杨增山用情最多的就是脱贫产业发展“大事”。为了发展集体经济,他反复召集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贫情分析会,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症结”研究产业发展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依托招商引资建成爱必达鲜切花、英茂花卉、诺谷苹果蔬菜基地,以土地流转、入企务工等方式,先后流转土地近5000亩,动员2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务工,输出务工89人;协调扶贫项目资金新建或修缮8个村民活动场所,完成14个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帮助贫困户新建住房70户,兜底建房16户,维修加固58户。2019年底,沙坡笼村、越州屯村整村脱贫出列,两个村85户300人全部脱贫。
干部心中---“他是我们的好大哥”
“我们平时习惯叫他杨大哥,他有一个好心肠。”在工作中,杨增山对村组干部严管厚爱,一方面在工作纪律和执行政策中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舍身处地为村组干部着想。每年春耕、秋收大忙时节,他都丢掉自家的农活独自坚守村委会值班,安排村组干部轮流回家干农活,让每个村干部工作、家庭两不误,自己误了农时,也从不计较。不管哪个村干部有困难,他都毅然倾囊相助,有时还主动跑到田地里帮助一些缺劳力的村干部干农活。“干完活计他一溜烟就跑了,饭都没在家里吃上一顿。”“有时看到大家工作累了,他就亲自买菜和下厨做饭,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让村干部吃现成饭”“他是一个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上平易近人的好大哥”“杨书记是我最敬重的大哥,我在沙坡笼村的工作时间很长,也干过村党总支书记,他的工作思路和作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说起杨增山的厚道为人,沙坡笼村的干部总是赞不绝口。他就像一块吸引力极强的磁铁,时常用关爱的磁力凝聚着每一名村干部的向心力,团团的抱在一起,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
困难面前---“干就干个拼命三郎”
跟杨增山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有一股坚韧不拔的闯劲和争创一流的勇气。“干就干他个拼命三郎”,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是能让群众受益的事,不管困难有多大,他都会雷厉风行大干一场。村庄脏乱差和柴堆、草堆、粪堆、垃圾乱堆乱倒,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群众怨声载道。他大胆创新,在全乡率先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一个村组一个村组的召开村民大会,把村组收费保洁制度写入村规民约,通过广播、宣传栏、手机短信、微信群、座谈会等宣传发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干部带着群众干,营造了村组互动、上下联动、干群齐抓共管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氛围,让每个村实现了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办,村庄实现了常态化清扫保洁。在调任沙坡笼村总支书记的9个月时间里,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从规范基础党务着手,把原本较弱的党支部带成了全乡的示范党支部。他开会从来不会迟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支部书记、村组干部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大沙坡笼村民小组组长杜绍平对杨增山工作的严以律己深有感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杨增山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天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奔走在各个卡点,心里装着的都是工作和他人。”
在村组干部的心里,杨增山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一个“拼命三郎”,大家都向他学习。2019年6月,他被推荐参加中组部边疆民族地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
妻子女儿---“他是好丈夫好父亲”
虽然杨增山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自己家里的事“不管不问”,并不宽裕却经常把卖烤烟、卖猪的钱拿去垫付村委会日常开支,但在妻子、女儿心中,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因为,妻子和女儿都知道,他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就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后才回家。我们有时打电话叫他回来吃饭,他总是说事情太多,等忙完再说,结果一直到他‘走’的时候,都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妻子哽咽着说,“他说做好老百姓的事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再苦再累都值得,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是我们家的骄傲。”
杨增山走了,但他在田间地头、走村串户的身影永远铭刻在村民心中,不曾离去……
(曲靖市马龙区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