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黄志艳 赵芳
村民采收小香蕈。 赵芳 摄
近日,记者走进富源县富村镇大凹子村委会食用菌种植大棚,阵阵菌香扑鼻而来,钢架上整齐排列着一个个菌棒,菌棒上“个头不一”的小香蕈密密匝匝、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吕家国正带着工人穿梭于钢架之间,将一朵朵肉质饱满的小香蕈采摘后送往冷库。
小香蕈是一种生长在树木上的菌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但其对气候、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因此,寻找适宜种植且方便加工、运输的地方成为了发展小香蕈产业绕不过的难题。
该基地的技术总监叶碧珍告诉记者,去年初,他们就到大凹子村委会考察,发现这里不仅水质好,气候、温差也非常适宜小香蕈生长。经过试种,小香蕈长势、品质都远超预期,这让他们下定决心在大凹子村发展小香蕈种植。
小香蕈种植极其讲究,为了实现产量、质量双提高,该基地加大技术投入,选择优良原料培育了6万多个菌包,并采用智能化浇水设备严控大棚湿度,精心管养,确保小香蕈品质。
现在,该基地种植的近20亩小香蕈已经迎来采收旺季,市场价每公斤50元至60元。“我们已经采了一个星期小香蕈了,每天的产量在500公斤左右。”基地管理人员李论向记者介绍。
吕家国已经从事食用菌种植、销售近30年,具有稳定的市场销路和客户群,这一批小香蕈还未采摘,就已经被早早预订。据吕家国介绍,基地的小香蕈都是当天采摘、装箱后发往全国各地,并通过社区团购、生鲜超市、餐饮企业等扩大销售规模,供应鲜货、干品等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据了解,该基地还将扩大种植规模,继续吸纳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并通过免费提供大棚、低价供应菌包、手把手指导技术、定价收购产品等方式带动村民发展小香蕈种植,让小香蕈成为村民增收的稳定渠道,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