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富源县竹园镇推进“一村一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小红蒜大作为“蒜”出致富路
  • 发布日期:2024-04-11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520

本报记者戚晓东 李琳娥 文/图

时下,正值大蒜收获的季节。富源县竹园镇新街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大蒜地里,充满着欢声笑语,伴着蒜香,蒜农们正在采收成熟的红蒜,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今年的第一茬红蒜产量高,可以卖个好价钱。” 富源县竹园镇川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昆全笑着说。

“红蒜产量好,销路也好,我们有活干,天天有钱挣,苦点累点也值得。”正在地里拔蒜苗的一名务工人员接过话头。

烈日下,几十名蒜农忙碌着,拔蒜、洗蒜、打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这一辆辆货车里载的不仅是大蒜,更载满了蒜农们的希望。

新街蔬菜种植基地是竹园镇“一村一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基地由富源县竹园镇川驰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创建,该社现已是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基地规划面积10000亩,现主要种植小红蒜2000余亩。基地总投资6000余万元,其中,当地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36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

“以前主要是种植辣椒,由竹园镇镇政府牵头,采取政府免费提供种苗、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的模式,带动竹园镇脱贫户113户、‘三类监测对象’19户种植。辣椒产业有了一定积蓄后转而投资其它蔬菜种植,既发展壮大合作社,也让村集体和村民跟着一同受益,加之竹园具备种植小红蒜的独特自然条件,于是开始种植小红蒜。种植面积由起初的3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亩。”孙昆全介绍。

小红蒜种植是新街村的特色新兴产业,也成了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

远销重庆、贵阳、上海、广州等地的小红蒜每年可种3茬,一亩一茬产量2吨,每吨价格7000元,每亩每年产值4.2万元。几年下来,除了合作社每年的收益,村集体实现年年增收,368户农户通过租地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很多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在种植基地务工每年每人可收入2万余元。“每天在基地里劳作的人少时有70多人,多时有200多人,拔蒜这个季节,工人每拔一公斤蒜就有0.7元,每人每天至少有100多元收入。”孙昆全说。王华飞是新街村的人,他和妻子在这个基地务工已有4个年头。夫妻俩长年在基地劳作,育苗、施肥、打药、拔蒜、洗蒜、装车都是行家里手,一天多时能挣1000多元,少时也有几百元。用他俩的话说,在家门口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到家,生活很满足。在基地里,像王华飞家这样的务工“大户”就有20多户。

通过引入合作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几年的时间,不仅让新街村村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已普惠全镇其他农户。截至目前,合作社带动散户种植小红蒜200余亩和50余亩的各有4户、10余亩的有17户。

远处,满目翠绿的蒜苗在微风中摇曳;眼前,用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建起来的冷库和制冰厂目前已投用,基地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作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借力沪滇协作项目将按照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思路和农旅教一体化模式把基地打造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对基地的发展,孙昆全有着清晰的思路。

基地将深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党建引领示范点”,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以新街河为主脉,以新街基地为中心,上至茂兰坝子,下至海章坝子,建成竹园万亩蔬菜基地;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提高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努力将基地建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数字农业示范园;以绿色生态蔬菜为根基,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农机农技推广与服务站,实现农旅教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