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海坝子是会泽三大坝子之一,老百姓习惯把者海镇称呼为“石咀”和“新工地”。
01.者海名字
据《东川府志》等记载:蒙古将领的子孙者沙都是者海汛营长,者海名字的由来是坝子中有湖水,四周水草茂盛,是他家放牧的地方,蒙古人习惯称湖为海,故名者家海,简称者海。
在宽敞平坦的者海坝子西南边,确实有一个湖叫“海湖”,现在开发为海湖旅游度假区。
者海的海河就起源于海湖,经者海镇者海村、三家村、犀牛村汇入大井镇方向的牛栏江。
者海海湖
02.海峰石刻
说到者海往事的大海河治理,就得先从海河上的一座名叫“海峰”的桥说起。
海峰桥位于三家村村委会前,横跨大海河40余米,连接009乡道和赵家村等几个村庄道路,是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通道。
笔者在收集村史史料的过程中,张姓村民说起自家有一块海峰桥桥名石刻,可惜的是在海峰桥修建时只保留下“海”字一块石刻。
“海峰桥”石刻
看着“海”字石刻,给人一种刚劲有力、端庄大方,厚重雄浑、大气脱俗之感。不得不被修桥时老一辈书法家、石刻家深深折服。
拜访了村子里窦姓、赵姓、张姓等几位老人,说起海峰桥的建设历史,个个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海峰桥最早修建于1975年,当年12月5日开工,至1978年底完工,为拱形石桥。前前后后修了三年,那时处于大集体时代,由时任大队长窦姓主抓,集三家村全村之力,从黑石头山采白云石建设。石匠负责用石簪子修整方石,瓦匠负责用石灰浆砌石垒桥墩,铁匠负责打磨工具,其他村民负责运输石料等辅助工作。一天下来,大队上会计负责记录好每家每户的工分。
海峰桥即将完工时,大队长召集村民为桥取名,有人说这个桥一侧的东面是对门山,山峰林立。一侧的西面是大海坝,沃土千顷。连接海坝和山峰,横跨大海河,取名“海峰”。
桥的名字取好后,蒋姓、杨姓、代姓等几名石匠师傅琢磨着手艺比拼,为海峰桥装饰装点一番。一人用石头打了一对石鸽子,寓意和平友谊。一人用石头打了一对石火炬,寓意团结光明。一人用石头打了两名石士兵,寓意保卫和平。几人合作打了两对“海峰”石刻,安放在桥的两端。可惜的是这些石刻,现在保留下来的唯独有这个“海”字石刻。
白雪皑皑的大海河
03.海河治理
村子里老人们说到海峰桥的建设,说的讲的更多的是大海河的治理往事。
者海坝子的水灾隐患严重,一直以来困扰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1975年,者海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人民政府组织上万治河大军,在三家村核桃园小岩下召开万人誓师动员大会,浩浩荡荡的开进大海河工地,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根治海河持久战。
为了完成这项伟大艰巨的任务,在三家村办事处设立大海河治理指挥部,治河大军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天工地上,都是人山人海,红旗飘扬,你追我赶,热闹非凡。到处响彻着革命的歌声和比赛的呐喊声。根治海河的治河大军,靠着一双手、一把锹、一个独轮小推车,创造了人间奇迹。
尽管条件很艰苦,环境较差,但大家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工地上充满了革命的欢快气息。人们不怕吃苦,不畏困难,不惧牺牲,你追我赶,争创一流业绩。为了赶工期,每天出工与收工都是顶着星星,两头不见太阳。推着独轮小车,挖土,装车,然后推车到河堤上倒土。河槽里都是泥泞的稀泥,行走起来非常不便。
饿了就吃些干粮,渴了就喝点井水。休息时,大家坐在一起唱歌、讲故事。团结友爱,其乐融融。人们都是一个目标和心思,那就是尽力干好治河工程,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推着独轮车参加海河治理
其实,者海人民一直没有停止对海河治理的步伐。70年代是开挖海河,到了90年代是加固疏通海河。
1993年,者海镇向全镇党员群众发出治理海河的号召。海河两岸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小学师生积极踊跃投工投劳。驻者海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治理中,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风吹日晒的大无畏精神,争先恐后,忘我劳动。奏出了一曲“男女老少齐上阵,工农并肩治海河”的战歌。
1993年者海镇通报表彰治理大海河先进
回忆起这些往事,老乡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想起了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老乡们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看一看1966年国家拍摄的海河治理电影《战洪图》,听一听电影里面的插曲“一定要根治海河,只许它造福,不许它作恶。水可治,山可挪,天地自有我掌握。”
style="text-indent: 2em;">世间的好人莫过于,助他人心想事成。 我找到了这部老电影,在党群服务中心前,播放了这场《战洪图》的露天电影。 04.结束语 有人说,大海河工地是一所革命大熔炉,锤炼了者海人民的思想与意志,成为一代人成长的人生起点。 有人说,只要你参加了大海河治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进步还是受挫,只要想起在海河工地经历的艰难困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在话下。 我想说,正因为老一辈有了大海河治理的历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才换来今天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我们应该,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海河治理”的精神。 (作者:曲靖市信访局驻村第一书记陶则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