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富源:建好农村公路 助力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2023-12-01
  • 来源:曲靖日报
  • 阅读量:837

本报特约记者张政伟 蒋莉 通讯员陈富萱

黄泥河镇乡村公路。 张政伟 摄

近日,在富源县中安街道龙潭社区农村公路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支砌挡墙,挖掘机不停地挖土、平整路面,整条道路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这条路,是连接上白岩村和冲头村的道路,是两个村村民的生产生活要道。一个星期以前,这条路还是羊肠小道,不仅窄,还坑洼不平。11月6日,我们开始修建,全线采用四级公路的标准来建设,路基宽5.5米,11月底修建完成。”中安街道龙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小永说。

上白岩村和冲头村隶属富源县中安街道龙潭社区,上白岩村有村民240人,冲头村有村民355人,两个村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多年来,两个村仅靠一条宽不足一米的羊肠小道相连,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两个村的经济发展。

龙潭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有烤烟、魔芋、玉米。一直以来,当地运输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都靠人背马驮。这条路修建后不仅促进了两个村的交往交流,也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农村公路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脉”。

“我的家乡山高坡陡,运输成本高。今年把路修通了,我家建起了新房子,在以前的基础上节省了好几万元的运输费用。种庄稼也可以直接把农用车开到地里,太方便啦!”富源县大河镇青龙村委会龙木凹村村民荀贵花高兴地说。

近年来,富源县采取“早干早补、多干多补”的激励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2023年,该县接力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36个50公里,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个50公里,建成大桥1座。

“福农养殖场建于2019年,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当时只养了240头牛。现在周边的公路都修通了,村民们直接驾着农用车就能把玉米、牧草运送到养殖场。我们建起了草料加工厂、屠宰场,目前存栏1500头牛,每年有2000余吨新鲜牛肉运出大山,销往上海、成都等城市。”福农养殖场负责人陈里平说。

乡村因路而兴,村民因路而富。

随着农村公路网的进一步完善,福农养殖场不断健全配套设施、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了大河镇白马、黄泥、青龙、白岩、俺子等20多个村发展玉米、牧草产业。养殖场常年收购玉米粒、玉米秆和牧草,村民们种出来的玉米可以就近销售,玉米秆按照0.3元/公斤的价格卖给养殖场。同时,村民们还可以利用山地、坡地种植牧草,牧草每年可收割2次至3次,养殖场以0.35元/公斤的价格收购。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一条条坑洼不平、狭窄崎岖的山路逐渐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使该县乡村公路里程不断增加、路网密度不断提高、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各地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了“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乡村旅游”“农村公路+景观经济”等发展模式。

古敢水族乡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行政建制乡,伴随着鱼龙公路的全线贯通,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乡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采取“公司+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百香果200余亩。古敢百香果汁多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他们慕名而来,在百香果种植基地采果、观光。该乡还深入挖掘百香果潜力,开发百香果系列产品,搞活百香果经济。

在农村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十八连山的小黄姜、富村的魔芋、黄泥河的薏仁、中安寨子口的鲜花等特色农业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安街道、胜境街道、古敢乡等地的乡村旅游逐渐活跃起来;大河的小托、竹园的下涉水、老厂的迤发姑、营上的罐子窑等村庄建设得越来越美。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村民富裕的美丽乡村不断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