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蔡定继 龙含) 今年以来,宣威市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的收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工作来抓,着力在健全工作机制上求创新,在完善帮扶体系上出真招,在推动工作落实、促进乡村振兴上见成效。
宣威市研究制定《宣威市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采取发展乡村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扩大转移就业规模提高工资性收入、落实政策保障转移性收入、盘活资源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实施精准帮扶减少合规自付刚性支出“四增一减”五条增收措施。截至8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为12175.73元。
宣威市建立市级领导挂钩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挂钩帮扶万元以下低收入户制度,帮助低收入户寻找增收途径、制定发展计划,确保低收入户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同时,为全市所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逐户建立增收措施台账,从产业、就业、社会保障、资产收益四个方面帮助分析比较优势,寻找有效增收途径,确保到2023年年底基本消除收入1万元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
该市通过大数据筛查医疗支出较高的农户,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落实医保三重保障制度,减轻农户医疗负担;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减轻就学负担,防止因病、因学致贫返贫。此外,按时发放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补贴资金和各项惠民惠农补贴,惠及宣威市的32.5万户130万人。
该市加快实施2023年省级集体经济项目,管好用好扶贫资产,盘活集体资产,鼓励自主经营或与市发投集团合作,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低收入群众资产收益、劳务收益、经营收益。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全市龙头企业吸纳劳动力46759人;推动167个经营主体带动1159户低收入户增收。
宣威市结合省外输出一批、省内转移一批、就近就地就业一批等办法,开展“人人持证、技能致富”行动,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有效破解就业难、组织难、输出难等难题。截至8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共转移56.9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7.7万人,完成任务的103.9%;组织化转移输出劳动力29.75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