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广播电视局自2021年5月挂包富源县营上镇海丹村以来,积极履行包保单位职责,结合海丹村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从“软”处着手,努力营造包保村乡村发展振兴的“硬”氛围。
(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一是加强党建联建,促进总支“领头羊”作用发挥。一个地方要发展,关键看组织,关键看人心,人心齐则泰山移。市广电局挂包海丹村以来,除驻村工作队指导、协助、监督村总支抓好日常党建工作外,坚持每年至少开展党建联建活动1次,促进海丹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村组干部发展建设家乡的意识增强、能力提升。两年多来分别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承革命精神聚力乡村振兴”、庆祝建党102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党建联建活动。通过联建活动加强交流,强化示范引领,注重互帮互带,建强村党组织,促进海丹村总支“头羊”作用提升,推进9个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90余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凝聚起振兴海丹的精神力量,提升好振兴乡村的能力水平。
(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小组全覆盖)
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点燃发展激情。经过脱贫攻坚期的建设发展,海丹整体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人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包保两年多来,作为全系统仅有50余人的小部门,市广电局尽心尽意,用情用力,从非常吃紧的经费中共“挤”出40余万元,支持海丹村发展,坚持开展群众既看得见、用得上又能“挑动”群众建设家乡激情的项目建设。出资为3个相对落后的村民小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村域内村小组太阳能路灯全覆盖,明亮的路灯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又象天上的星星,在黑夜里“点亮”着村民推动海丹发展的“心灯”;建设“绿美乡村”示范点1个,强化探索示范,用看得见的“绿美”挑动起群众“向美”而行的心灵;建设安装“应急广播”终端13个,实现9个村小组应急广播超100%覆盖,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送到每家每户每个角落,打通惠民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
(党建联建活动送温暖)
三是立足海丹红色文化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促进群众发展精气神充分凝聚。利用海丹村域内遗留的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发挥海丹村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积蓄持续向新时代出发、发展振兴海丹的力量。向富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协调15万资金修缮了1935年4月24日中央红军长征通过横跨块泽河上的铁索桥进入富源打响“入滇第一战”的红色文化遗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丹铁索桥”,修缮后的“海丹铁索桥”成了当地“网红的打卡地”、群众休闲的活动场,既方便群众通行,又在润物细无声中时时刻刻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把红色文化传承。出资在“红军入滇第一战”白龙山战斗遗址东麓的半坡新村完善文体活动小广场,安装篮球架,美化广场照壁,上墙宣传标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日常的党建活动、会议中,积极宣传当地红色文化,激励起弘扬革命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奋斗精神。
(修缮红色文化遗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丹铁索桥”)
(改善村居环境、建设文体活动小广场)
通过两年多的“软推手”,海丹村正积蓄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硬气功”向着新时代奔赴新征程。
(曲靖市广播电视局驻村工作队 张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