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凤凰街道“四抓四提升”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 发布日期:2023-10-13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872

近年来,凤凰街道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紧扣城郊接合部这一特点,从组织振兴、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等方面着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一、抓实组织保障,提升管理效能。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 服务群众、组织覆盖、整体推进”为原则,充分利用“大工委”“大党委”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及辖区成员单位、企业各党组织工作的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机制,多方共同探讨乡村治理难题,多维度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把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如新民村借棚改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整治,街道和社区干部沉下身子,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动员村民党员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多方参与,在基层群众中通过自荐、他荐产生网格员,完善乡村治理队伍建设,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部带,群众干”。

二、抓细环境治理,提升幸福指数。街道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新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村庄建设和乡村治理。街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实行扣分制,以户为单位设立基本分100分,设定兑现奖励分数线90分,低于90分的,不兑现奖励,高于90分的,每分按照10元兑现奖励,奖励资金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列支,其中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整治庭院内外环境卫生、参与公厕保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扬乡风文明、遵守村规民约等内容,由网格员进行日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心发现和指出问题并做记录,扣完为止。

三、抓好产业发展,提升居民收入。街道以解决辖区居民“增收难”为突破口,带领当地干部与群众围绕“一村一品”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规模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宣威市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食用玫瑰、无土栽培草莓、阳光玫瑰葡萄等种植基地200多亩,打造田园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建成民族团结特色广场、儿童乐园、妇女之家,打造了高湾彝族特色村落,流转村庄周边的土地,在南部片区种植水稻、油菜,打造特色田园风光,做民俗风貌打造,为下步发展民宿休闲、餐饮住宿奠定基础;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盘活扶贫资产,整体租赁厂房给调料厂集体年收益11万元,承包经营农贸市场年收益20万元,预计年收益10万元以上,形成集体经济滚动式发展,实现村庄美、产业兴、群众富。

四、抓牢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街道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抓住党员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选育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打造利用好当代乡村新民俗,举办各类特色节庆,形成对传统民俗的有益补充,促进各民族交流共建,实现文化交融。如河东社区端午节组织各族人民开展拔河比赛、高湾彝族火把节举办松毛宴、燃火把、打跳舞……各民族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传承了传统文化,提升了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力,推动少数民族聚集村落形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谐共居、共同发展”的团结乡村氛围,以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通讯员:张纾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