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谱新篇——胜境街道洗洋塘社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践
  • 发布日期:2023-10-10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301

胜境街道洗洋塘社区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自觉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引领力、凝聚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聚焦产业振兴,调结构、育业态,发展后劲“足起来”。依托土地、气候、森林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后劲越来越足。一是着力在特色农业上“提规模”,培育壮大1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500亩、中药材500亩、羊肚菌200亩、魔芋1000亩、烤烟600余亩,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初见雏形。二是着力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2022年引进了万寿菊深加工企业项目,延伸产业链、利益链,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9亿元,一期项目计划投资6260万元,2022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投产;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计划2025年启动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带动种植万寿菊5万亩,创造就业岗位200个,壮大村集体经济20余万元。三是着力在农旅融合上“做文章”,充分挖掘发家居民小组“三古一红”(古树、古井、古驿道、红色文化)特色资源,探索建设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森林康养+文化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周末近郊游的示范样板,带动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聚焦生态振兴,建机制、保常态,农村环境“美起来”。长期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洗洋塘社区代代相传,对一草一木的保护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自觉行动,社区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共有林地34068亩,森林覆盖率达81%,负氧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养生休闲的天然氧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发家村为代表的洗洋塘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两山理论”,建村近300年来,村民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着周边山林的一草一木,村后600余株古树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树龄500年以上有200余棵,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也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人居环境方面,洗洋塘社区建立了常态化保洁+村规民约+红黑榜三项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用的生态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创成三星村1个、二星村2个、一星村4个,村村寨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家家户户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聚焦文化振兴,建平台、抓传承,文明新风“树起来”。按照激活闲置资源、打通封闭资源、共享区域资源的原则,建成7个居民活动中心,提质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治理中心,不断补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让群众休闲娱乐有去处、文化活动有平台。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内容,在社区和各小组打造了4000余平米文化墙,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目标,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选树曲靖好人1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社区自治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民风更加纯朴,建村以来,未发生过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

聚焦人才振兴,抓引导,强培育,乡村活力“兴起来”。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为抓好乡村振兴人才储备,社区注重抓好三项工作,注重“人才库”建设,建立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外出经商人员等能人数据库,从中选优配强用好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注重“领头雁”培养,强化支部书记能力提升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引导支部书记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谋划村庄发展,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注重“阶梯式”培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引领农村创新创业主体壮大;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合作社负责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把党员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两委”委员,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聚焦组织振兴,抓基层、强基础,战斗堡垒“强起来”。社区成立了6个党支部,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社区着力在队伍建设、抓规范、提素质等方面下功夫。以高质量发展党员为目标,严格按照5个阶段25个步骤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截止2022年底社区共有党员123名,这些党员在带领群众增收、配合开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村“两委”换届、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改革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极大提升了基层组织战斗力。以支部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三会一课”“1+5+n”主题党日、“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党员“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作者:洗洋塘社区驻村工作队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