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驻村工作队轮换以来,宣威市立足驻村帮扶新形势、新任务,着力打造知责履责、问民为民、善为有为的驻村队伍,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建机制,明职责,打造知责履责的作风队伍
宣威市坚持把驻村工作队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制定下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办法》、《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清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派驻乡镇管理主体责任、派出单位支持保障责任,梳理建强村党组织、做好政策宣传、抓好监测帮扶、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5项帮扶职责,让驻村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为进一步压实派驻乡镇主体责任,向24个乡镇(街道)选派驻村工作队大队长,挂任党政副职,履行驻村工作队管理直接责任。建立日跟踪、周调度、月督查、季研判、年考核日常管理机制,乡镇驻村工作队大队长每日通过“云岭先锋”app对队员在岗情况进行跟踪,市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通过远程视频调度系统对队员进行随机调度,市级督查组每月进行实地暗访督查,乡镇党委每季度开展驻村帮扶履职情况研判,年底开展驻村工作队员年度考核,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整体上严起来、实起来,有效杜绝不在岗、两头跑、驻不好等情况。
“我们新队员不清楚驻村工作要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参加学习培训活动让我们驻村队伍的任务更加具体、作风更加过硬、工作更有干劲,老百姓认可度也提高了”。文兴乡驻村队员董文熙说。为进一步提升驻村队员履职能力,宣威市举办新一轮驻村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每周开展“驻村小课堂”学习活动,每月参加省“驻村大讲堂”培训,印发驻村帮扶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驻村干部“扶上马、送一程”,及早进入工作状态。
沉下身,真帮扶,打造问民为民的服务队伍
为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宣威市全面开展驻村帮扶“三敲门一调研”行动(困难群众重点敲、普通群众经常敲、欢迎群众上门敲、深入群众真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遍访所有重点户,每半年遍访所有农户,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帮扶。
创新开发“驻村帮扶连心二维码”,建立帮扶“直通车”模式。在入户遍访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员向群众发放“驻村帮扶连心卡”,“连心卡”印有驻村工作队员姓名、联系方式以及“驻村帮扶连心码”,队员扫描二维码可填写上报户信息,群众扫描二维码可以反映自身诉求,让群众和驻村工作队“双向奔赴”。同时,依托农村基层治理“多网合一”管理体系,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级党组织—驻村工作队—村民群众”的民呼我应机制,对收集到的群众需求及问题,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由村挂包领导牵头,分级办理。今年6月以来,全市驻村工作队共上门入户5万余户,收集群众诉求1355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68件。
东山镇驻村工作队使用“驻村帮扶连心码”与镇村干部一同开展“担当作为我先行争当群众贴心人”实践活动,制定“干部连心愿”,逐一办理。对政策咨询方面的诉求,由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说事”、“院坝会”公开答疑;对民生诉求,由镇党委研究,派单办理。八大河村一村民因家庭琐事和妻子发生矛盾,但碍于情面,在驻村工作队到家中遍访时不愿当面说出,后来通过“驻村帮扶连心码”反映问题。八大河村驻村工作队后台收到信息后,立即登门做工作,为他们解开了心结。
兴产业,促振兴,打造善为有为的发展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宣威市大力实施“产业强村”行动,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打破地域界限,通过资源整合、异地置业、抱团发展等形式构建“村级产业联盟”,实行驻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员与集体经济产业“双捆绑”,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进驻后,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全力做好产业项目论证、土地流转、用工服务等产业保障服务工作,助推产业落地,夯实振兴基础。普立乡官寨村驻村工作队员充分发挥尼珠河大峡谷3a级景区资源优势,打造高端民宿集群,带动周边350户农户增收致富,让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实现休闲农业、乡村文化与现代旅游新需求有机结合。板桥街道永安村驻村工作队员与相邻的土城、西河、五拐村工作队员沟通协作,建立产业联盟,组建项目临时党支部,流转邻村土地800余亩,在永安村打造1.2万亩的“迤谷花海”田园综合体,发展玫瑰花、芍药、红薯、马铃薯、茭白种植、小龙虾养殖等产业,打造现代民宿,今年成功举办了宣威火腿美食文化节活动,吸引了1.2万名游客,带动周边5个村1120户农户增收,走上了产业兴村、共赢发展的乡村振兴大道。
宣威市驻村工作队围绕“五项职责”,与帮扶单位联动,探索建立“村两委+帮扶单位+驻村队员+新型经营主体+群众”的乡村振兴大发展格局。目前共计争取项目327个,资金6880万余元;各帮扶单位通过消费帮扶、资金补助等方式为帮扶村助力1200万余元,组织单位干部入村遍访30万余户,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65个,预计到年底23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
文:孟垂良 金昊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