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乡村里的城市,城市里的乡村——陆良清河·荷花里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村
  • 发布日期:2023-08-31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
  • 阅读量:747

2023年8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实验示范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镇的“荷花里”盛大开园。李小云教授在发言上说:“我们经过了一年多的共同努力,荷花里建成了‘城市里乡村,乡村里的城市’城乡融合型乡村的样板!”

陆良县三岔河镇清河社区位于陆良县城东部。这里河网密集、土地肥沃,曾是重要的桑蚕之乡,近年来发展蔬菜产业,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清河社区距县城 9 公里,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现有人口1088 户共3400人。白水塘毗邻其北、杜公河穿村而过,四周遍植荷花、荸荠、茭白等水生植物,优美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清河社区发展农文旅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与陆良县签署协议,选定在清河社区建立乡村振兴实验示范村。清河社区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适于开展城乡融合型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专家团队与当地干部一起,提出以“一二三产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公共服务融合、基层治理融合、文化融合”五个融合为抓手,围绕传统乡村风貌改善、丰富农耕文化记忆、培育嵌入式餐饮业态,打造“清河社区——遇见·荷花里”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点。


项目自2022年8月启动以来,获得初步效果,目前,餐饮美食、民宿客房、产品营销、观光体验、文化娱乐、代步工具共计6类112个经营业态已全部投入运营,全年创收可达800余万元,户均可实现增收5万元,实现年集体经济增收120 万元。该示范点现已成为陆良县城市居民节假日的主要休闲目的地。2023年2月15日,云南省省长王予波一行考察荷花里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区先导工程项目,对李小云教授团队在陆良开展的特色乡村振兴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荷花里在高质量打造了“乡村里的城市,城市里的乡村”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区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农民为中心、突出四个主体、建立四个机制”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以党建为引领,“五个融合”为抓手

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

树立“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理念,党员干部带着干,农民群众跟着干,迸发出干群同心的强大动力。坚持以“五个融合”为抓手,将城市的经营性、服务性、景观性业态植入乡村,破解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难题,实现村庄要美,农民要富,村集体经济要强的目标。


一是产业发展融合。实施“双百”产业增收工程,退出低端大棚640亩,种植“百亩”水生蔬菜和露天蔬菜,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实施“百户”创业增收计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城市的经营业态植入荷花里,激发乡村商业活力。


二是基础设施融合。对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实施“六改五创”工程。六改:改造村庄厕所、道路、一水两污、活动广场、绿化亮化、村庄风貌;“五创”:创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餐厅、荷花里会客厅、网红打卡点、村史馆。实现“三堆变三园、庭院变花园、村庄变景点、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休闲变旅游”六个大变样。



三是基层治理融合。用城市管理的理念治理乡村,建立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构建1+3网格化管理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办公超市、共享超市、托管超市、文创超市、调解超市五类服务型超市,更加便捷高效的为民服务。


四是公共服务融合:实行荷花里村政服务,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设置银行业务代办点、快递站、警务室、停车场、环卫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行“门前五包”“田间三包”和红黑榜制度,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五是文化融合。实现乡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创新融合,开发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引入县内外文化资源,培育乡村书法家等“田秀才”、“巧绣娘”、“土专家”,不断厚植乡村文化底蕴。

以农民为中心,突出“四个主体”

地位的作用发挥

坚持全过程、全环节推动农民参与,突出农民的四个主体地位,让农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农民是决策主体:“农民的村庄农民决策”。社区党总支组织动员群众召开群众会,院坝协商会,规划村庄,共绘蓝图;农民是建设主体:“农民的村庄农民建设”。组织成立农民施工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3200余人次参与村庄建设;农民是经营主体:“农民的村庄农民经营管理”。成立村集体公司,组建乡村CEO团队统管运营各类业态;农民是受益主体:“农民的村庄农民享受”。经营业态、服务业态、景观业态的植入,打造了宜居宜业的和美环境。


以“四个机制”为保障

确保先导工程行稳致远

一是建强服务保障的组织机制。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市管职级干部为组长,抽调50余名县镇干部组建工作专班。按照政府主导、政府引导,农民自主三个阶段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按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快捷键”。


二是建立农民为主体的建设机制。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理念,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折资600余万元,引导农民投资180万元。整合乡村振兴等各类项目资金1700余万元。


三是建立农民为主体的经营机制。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乡村CEO+农民”的运营管理机制。建立五种经营模式。


模式一:农户自主经营

引导返乡青年创业,以“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为指导思想引导农户将原有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餐厅,经营奶茶、特色农家菜、火锅、干锅等;由农户自主对庭院进行装饰,开展炭火烧洋芋、凉米线、木瓜水等特色小吃,所得营业收入归农户所有。


模式二:乡村CEO团队自主经营

包括农耕体验馆、吴阿凤手工特色工作室、商业街、清河社区电商服务点、移动摊位和网红餐车等。


模式三:公司+农户合作经营

如:甜甜水吧,经营特色小吃、甜品和酒水饮料等,经营所得利润由公司和农户分别按照合作协议中的资产占比进行分成。


模式四:公司+社会力量合作经营

包括荷花里会客厅:荷花里会客厅由清河社区11组活动场所改造而成,村集体将资产量化给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公司引入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并委托乡村CEO团队经营会客厅内茶餐吧、书吧、会议培训、会务接待、农特产品销售、文创产品销售和民宿等,还有闲来小院和儿童拓展乐园,经营所得利润由村集体公司和社会力量按照投资比例分成。


模式五:招商入驻经营

例如鸿定制,由村集体公司招商入驻经营各式服装定制。荷花里实行“一码收费、一账返利”统管运营的经营机制,通过“一码收费”收费系统在后台分类提取2%—10%营业额作为管理费。


四是建立农民为主体的受益机制。村集体纯利润的51%用于荷花里居民的年终分红,49%用于荷花里公共服务事业及公司的持续发展。

目前,荷花里各类业态争奇斗艳、蔚然成风。城和乡不再是一个孤岛,“乡村里的城市,城市里的乡村”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最大同心圆。荷花里正如一颗待放的荷花,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逐渐绽放。正如李小云教授所说,“我们乡村振兴不是建一栋美丽的楼,也不是建一条美丽的路,乡村振兴是一条很长的路,我想荷花里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断探索、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