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聚焦“美丽乡村”新名片,打造“清廉村居”示范点——沾益区纪委监委驻偏山工作队纪实
  • 发布日期:2023-08-23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749

“真是太高兴了!可得把这块牌子守好,用好……”2023年3月3日,曲靖市沾益区播乐乡偏山村的党总支书记严胜华端详着市纪委市监委颁发的“清廉村居”的奖牌忍不住频频感慨!这份荣誉得来不易,他表示定要和村组干部一道倍加珍惜,再接再厉,不负村民的期待,不负组织的信任!

迎着春日的阵阵微风走进偏山村,道路两旁整齐又透着新绿的茭瓜田、水稻田在晨光中那般生机勃勃,古色古香的水墨山水画展示的廉政警句、红廉故事文化墙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风清气正廉洁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一排排错落有致、整洁干净的村庄院落上空飘起袅袅炊烟,偏山小学同学们的朗朗书声在村子里响起,村“三务”公开栏里清清楚楚的展示着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和群众要求的事项……这些“生活照”就是沾益区纪委监委压实“清廉村居”建设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工作缩影。

回想起过两年前的偏山,这个距离播乐乡集镇不到6公里的村庄,竟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每逢雨天,烂泥没过雨靴,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不知摔倒过多少个上学的孩子和急病就医的老人。让村民心烦的远不止是路,还有随处可见的粪堆、草堆、垃圾堆、杂物堆,污染着耕地林地及水源,也影响着村民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村民钱袋子空空的问题——偏山农业并不突出,更没有工业产业扶持,青壮劳动力迫于生计无奈流失到外省务工,导致越来越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再加上过去的村组班子政治站位不高,内部不团结,忽视漠视村组发展,个别人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等,一度让偏山“积贫积弱”,成为远近闻名的“问题村”。

乡村要振兴,清廉必先行

2019年3月,云南省纪委省监委下发开展“清廉云南”建设活动的通知,全面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沾益区纪委区监委扛起担子,压实责任,播乐乡党委、乡纪委结合偏山村实际,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群众参与为关键、以文化浸润为保障,努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清廉偏山”。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围绕培树“清廉书记、清廉班子、清廉组织、清廉家庭”的目标,沾益区委组织部和区纪委监委指导帮助配齐配强村组班子,从有思想、有眼界的年轻人才中选出村级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还要廉洁干事的“领头羊”,播乐乡党委明确村党组织是“清廉村居”工作的责任主体,总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播乐乡纪委积极对新一届的村组班子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多次到村上廉政党课,引导村组班子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组织村“两委”主动“晒廉、讲廉、评廉、议廉”,动员村组干部签署“廉政承诺书”、“家庭助廉承诺书”,吸纳乡贤加强对村组干部、村务的监督与谏言,不断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履职水平。

深挖本土资源,传承优秀红廉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讲:“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2021年“换血”后的村“两委”班子结合偏山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围绕总结提炼偏山“四个一”的故事(创办“第一个”小学,诞生“第一个”党员,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创办“第一个”民企),建设了“村史馆”,打造了“星火记忆”墙,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孕育清廉文化。

有了红色文化奠基,驻村工作队提议在此基础上加强清廉元素的创建,就有了后来的偏山小广场、小微权力广场、增寿亭、清风亭、民族文化舞台、党群服务中心等清廉单元,还组织村民在家门口悬挂了家规家训牌,再搭配上讲述廉政小故事、廉政漫画、廉政俗语等内容的廉政文化墙,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偏山廉洁文化阵地,在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达到了“人在景中游、廉在心中生”的寓教于乐的效果。

培育富民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驻村工作队队长说,最让他高兴的,莫过于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兴,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认为,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很重要,产业需带动,“想要在农田里搞点收入出来,没点特色怎么行啊!”

2021年以来,偏山结合实际,推动以土地流转、外出务工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户将大量闲置土地流转出去,让耕地资源变成了“活资产”,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也解决了农村撂荒现象。2021年流转水田1000余亩,建设茭瓜种植基地,土地租金70万多元,现已辐射带动周边大海、乐利、小海等村,规模扩大至3000亩。另外,通过流转得到大宗土地的农民,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广大农村长期以来生产方式粗放、经营方式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含量不高的现状,也为其他村民提供了更多就近务工机会。据统计,2022年偏山茭瓜基地本土用工5000人次左右,务工费40万元左右,再加上本地村民发展的三七、魔芋、大蒜、洋芋、烤烟等种植产业,创造就近务工机会进10000人次。2023年集体经济将稳步突破10万元!

接力脱贫攻坚,振兴“最后一公里”

已过去的2022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驻村工作队作为乡村振兴一线工作队伍,承担着振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

驻村已有一年的队员周妮说道:“深入参与到村里的事务后,我才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大家把我们当自己人,我们也要把村里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

在主力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工作方面,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总是组成3个工作小组,持续对偏山44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及3户监测户开展每月至少1次的入户走访,分析研判各户的饮水、低保、外出务工以及收入情况,对走访户通过调整低保、规划扩大种植项目、动员外出务工、调整公益性岗位等多方法、多举措、多途径实现经济增收,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的问题户。

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方面,驻村工作队强化民主意识,引导村干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管理村务上,工作队积极帮村干部出点子、想办法、找对策,从根本上转变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克服“家长制”作风、杜绝“一言堂”现象;推行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模式,积极引导乡贤投身地方发展、服务群众、参与村务监督等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乡贤通过列席会议、参与项目验收、民意调查收集等形式对村级事务开展“贴身监督、靠前监督”。

通过“清廉村居”建设,偏山村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牢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变了,民风纯了,人居环境美了,获得感、幸福感提高了,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作者:曲靖市沾益区纪委监委驻偏山村工作队 周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