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宝云街道:肉牛产业“牛”起来
  • 发布日期:2023-06-07
  • 来源:曲靖日报
  • 阅读量:672

本报特约记者尹永权 郭开学 通讯员李培发 阙萌

近年来,会泽县宝云街道立足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按照 “小规模、大群体”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全力写好“牛文章”,让产业振兴“牛”起来。

示范带动兴“牛业”

扯戛社区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养殖肉牛。2021年,宝云街道引进会泽德牧农业有限公司在发罗冲居民小组示范养殖100余头优质肉牛,经过两年的发展,肉牛数量增加到628头,肉牛产业实现由“小散弱”向规模化转变、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

走进会泽德牧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记者看到宽敞的标准化牛圈和齐全的配套设施,圈舍里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悠闲自得。傍晚时分,装载机来回运料、拌料机不停旋转,不一会儿,撒料车载着满满的饲草驶入圈舍。“我们养殖场采用智能化技术,采取机械化措施,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公司负责人杨成飞说,如果是传统养殖,需要30多名工人,采取现代化养殖措施,只需要2至3人就能完成。

“我们投喂的草料是外购麦草和自种玉米加工而成的青贮饲料。”杨成飞介绍,今年,公司在当地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玉米制作青贮饲料,每天都有工人在基地务工,能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公司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将牛粪收集起来,自然发酵后,外销给当地的种植大户。

利益联结发“牛财”

宝云街道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大户”的养殖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企业和大户扩规模、增效益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养牛致富。

扯戛社区的苏兴海以前靠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去年5月,苏兴海到会泽德牧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当饲养员,学习肉牛养殖技术。在公司的带动下,他去年养了1头母牛,今年卖了1头小牛,收入8000多元。

“在这里工作供吃住,每月工资4000元,老板都是按月支付工资,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苏兴海盘算着,明年多养几头肉牛,增加收入,过好日子。

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宝云街道积极推行畜牧科技人员挂钩帮扶养牛户机制,围绕“种、料、管、防”4个环节,推广冻精配种、疫病防治、青贮饲料制作等适用技术,不断提高肉牛科学饲养水平。2022年,开展肉牛养殖培训5期,16名畜牧科技人员入户指导250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

肉牛产业“牛”起来

宝云街道依托养殖基础和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带动农户从事肉牛养殖,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022年,宝云街道出栏肉牛4550头,实现产值1.4亿元。

截至目前,宝云街道肉牛养殖户达1545户,肉牛存栏9365头。土城、马武、华泥等8个村(社区)肉牛存栏均超过500头,扯戛、卡郎两个村(社区)肉牛存栏均超过1000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创新工作思路,为肉牛养殖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政策保障、更加精细的技术指导,切实将肉牛产业引入发展‘快车道’,让肉牛产业‘牛’起来。”宝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锁真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