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探索打造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治理样板
  • 发布日期:2023-04-20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916

曲靖市会泽县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县内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102个,安置群众10.2万人,2020年4月,在易地搬迁新城集中安置点8.2万搬迁群众全部入住新城,并设立2个街道(钟屏街道、以礼街道)、9个社区、193个居民小组,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县城集中安置区。自启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以来,会泽县紧紧围绕如何做好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治理和发展有机结合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善治理、能发展”的路子,切实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


精心谋划布局,确保进城居民“稳得住”

立足解决好“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完善“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的服务体系,让搬迁群众“既来之,则安之”。一是高位统筹谋划。会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工作,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推进脱贫攻坚优惠政策“窗口期”,从规划设计和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进城的战略决策,并制定出台《会泽县河滨安置区巩固异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建成易地搬迁新城安置区,让搬迁群众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的美好愿景。二是科学规划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聚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治理体系等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步规划建设安置房、学校、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等公共服务设施;标准配置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超市、主题广场、体育活动场所、扶贫车间等生产生活设施,把来自不同乡镇的各族群众聚居在一起,成为了“入住充分、生活便利、邻里和睦、精神充实,内外相融”的和谐大家庭,切实构建嵌入式居住、生活、学习、就医、就业的便利环境和良好氛围。三是优化保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2020年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聚焦搬迁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搬迁群众既能享受城镇便利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又能享受迁出地的土地林地等农村权益,如:教育保障方面,钟屏街道整合辖区钟屏幼儿园、中铁一幼、钟屏小学等教育资源,确保辖区搬迁适龄儿童100%就近入学;医疗保障方面,做到标准化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钟屏街道建有中心卫生院1个,卫生服务站7个,群众就医半径不超500米,真正让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看病”,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确保搬迁群众医疗保险、大病保险100%覆盖;土地权属方面,搬出群众土地权属不变,继续享受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惠农补贴,对无法流转的整村搬迁村土地进行经济补贴,过度保障3年;生活保障方面,做好社保衔接,低保对象继续享受相应政策,搬迁群众中的7264名特困人员全覆盖落实民政兜底保障等救助政策。


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形成“善治理”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精细化管理服务,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坚持三级网格(一级网格是街道,二级网格是各社区,三级网格是各小组)抓治理模式,按照街道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片区,网格员包组包户的工作机制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如:钟屏街道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共划分三级网格128个,实行双网格员管理机制(一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1名兼职网格员),配备网格员256名,并整合政策提高网格员待遇,充分发挥网格员“眼耳鼻舌”第一感官系统作用,动态开展入户大排查,全面收集到户到人的隐患信息,及时发现上报有效治理事件,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基础,确保小事不出二级网格、大事不出一级网格。二是推行智能化管理。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依托866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关键点位实时监控、视频巡逻、人脸抓拍等功能,为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中心提供大数据支持,实现各类信息分级共享、互联互通。创新开发“智慧钟屏”管理服务平台,围绕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要求,以户为单位、以人为落点,根据“四万”大排查基础数据,对全体居民标签化识别、数字化建档、动态化调整,实行“红黄绿”灯分类分级管理,对标注平安建设红灯、黄灯等人群,全面落实红灯亮日随访、黄灯亮周跟踪、绿灯亮月监测机制,实现精准管理精细帮扶,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家庭,实现对搬迁群众的精准管理和精细帮扶。三是推行人性化服务。钟屏街道先后成立红哨联盟、欣城大叔、欣枫巡逻队、文化服务队、老乡调解室、老年活动室、童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等八支志愿服务队伍,从居民的生活起居、环境卫生、文化娱乐、心理健康、邻里和谐等方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累计招募辖区志愿者670余人,常态化开展爱心义检义诊、小微服务、青少年教育、居家养老等志愿服务活动,月均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针对辖区留守童儿童多,隔代监护问题突出,创新组建“向阳先锋队”,将41名学生纳入管护对象,制定详细的关爱帮扶计划,构建起“家庭抚育网、学校教育网、社会帮扶网、司法保护网”四张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爱网,引导安置区青少年自立自强、感恩奋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开展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宣讲,深入推进钟屏街道公共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云智调+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多元资源力量,与公检法司搭建共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和多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规范化、法治化调处,自搬迁群众入住以来,街道安置区“两案”发生率为零,矛盾调处率达100%,搬迁安置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立足稳定增收,推动搬迁群众“能发展”

按照“短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的发展思路,全力谱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一是做实就业帮扶。针对照顾家庭无法外出的群众,引进扶贫车间28家,吸纳就业人员2400余人,实现搬迁群众“楼上住宿、楼下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困难搬迁群众就业4889人。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有组织地推动搬迁群众有序转移就业,让搬迁群众“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安置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达4.2万余人,户均就业2.7人。二是做优产业帮扶。摸清易地搬迁群众土地、林地等闲置资源情况,盘活易地搬迁进城人员闲置和复垦“两块地”,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模式,发展种植、养殖等生态经济,累计流转土地40余万亩,规划产业扶贫项目200余个,项目惠及搬迁群众在内的13万余人。在新城周边建设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园、冷链物流园等“两园四片区”,带动进城安置贫困群众5700余人,人年均增收1.6万元以上。整合商铺等资源,鼓励支持搬迁群众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推动创业群众500余人。三是做强教育帮扶。秉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理念,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以赴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做强会泽教育品牌,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校14所,通过“人才引进”“特岗教师”等方式配置优秀教师1221名,新增学位16302个,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都有好学校上,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广大搬迁群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