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肥还田。赵定芝 蔡奇林 摄
本报讯 初冬,在沾益区花山街道万亩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绿色蔬菜长势喜人,一罐罐发酵好的液体粪肥通过农田管网施喷、还田,村民在田间来回穿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蔬菜将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沾益区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有规模养殖场137个,每年产生液体粪污46万余吨、固体粪污6万余吨。为推进粪肥还田,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和果蔬品质,自2021年沾益区率先实施了10.52万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建设项目,2022年再次实施11.05万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项目惠及沾益区7个乡(镇、街道)16个行政村(社区)。
自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以来,沾益区年实施粪肥还田固体粪肥0.5万余吨、液体粪肥24万余吨,2022年还田面积11.05万亩,其中粮食10.15万亩、水果0.6万亩、蔬菜0.15万亩、蚕桑0.1万亩、油菜0.05万亩,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每亩节本增收100余元,11.05万亩可节本增收1105万元,并促进“污染源”向“营养源”、美丽田园转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通过“规模养殖场+项目实施主体+处理合格粪肥+连片种植基地(农户)”的粪肥还田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地间灌桩,将合格原液运输到大罐中,在主管中按肥水1∶2标准稀释,增压后通过地间灌桩进行喷施,减少运输成本,实现了科学、安全、有效还田。
粪肥还田可显著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绿色农产品品质,助推沾益区“菜更香”“果更甜”“粮更优”,推动绿色食品品牌培育。截至目前,沾益区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6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食品12个。 赵定芝 蔡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