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一条属于它最亲切的古老街道;
每个时代,都有一道属于它最留念的亮丽色彩;
老街,一种深藏在内心里刻骨铭心的追忆和情怀……
近日,笔者追寻红军长征足迹,来到会泽县者海镇者海老街,感受红九军团留下的红色印记。
古色古香的者海老街牌坊矗立在213国道一侧,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者海老街”四个金色大字,格外显眼。两尊石头狮子镇守大门,十分威武。
者海老街牌坊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一座牌坊,就是一个故事!
牌坊不仅是一种装饰和模式语言,也承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埋藏一段段后者的历史,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老街牌坊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是者海镇的一件雕刻艺术品,也是一件建筑精品。
经者海老街牌坊,沿着整洁的水泥路,到达者海村村口,红军长征过者海的标志就立在小河边的樱花桥头。
红军长征过者海的标志
弘扬长征精神,共筑钢铁长城。红色老街欢迎您!
仔细端详石碑上半部分记载,“1935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将军,政委何长工率领下,从黄土坡垭口进入者海坝子,在犀牛村的烂泥巴、江坡头一带集结,而后兵分两路:一路经三家村,新店子,夜宿者海湖畔的石头河。一路经赵家村走水路,划船过海,进驻者海老街,在者海镇开展革命工作,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红军的革命主张,扩充红军队伍,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
红军长征过曲靖示意图(会泽)
石碑下半部分记载,“当晚,当晚红军夜宿武圣寺,就是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扩红,当时者海有李本善、赵辉清、李正清、桑廷科、吴开保、丁学明、张廷英、严体仁、吴智全、陈继科、马连万、胡大军、何兴奎、丁学府、陈汝昌等80多者海的有志之士参加了红军,为红军长征补给了大量的兵源,为后来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者海老街武圣寺扩红亭
进入者海老街来到武圣寺,寺内绿树成荫,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古木,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显得格外宁静,唯有厚重的木鱼声伴着悠扬的吟诵涤荡着世俗的喧嚣,恰如唐代常建诗中所写,“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寺内左侧的扩红亭映入我们眼帘。门亭两头刻着精美楹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对联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写于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是一首流传甚广、通篇集中表现红军两万五千里壮丽又艰险征程的著名诗篇。我们不妨一起重温一下原文!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选取“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红军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的标志性地名,“逶迤”“磅礴”之于“细浪”“泥丸”,扬抑之间,洋溢着红军的冲天豪气。“云崖暖”“铁索寒”既是生理感受,又是心理感受,描述的是红军的实际战斗历程。展示红军战士既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又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从而最终克敌制胜的光辉形象。
者海老街武圣寺戏台
据者海村的老人讲,“这里是戏台,就是原来的粮仓,红军到这里后,就把这里的粮仓打开了,老百姓就去迎接,原来是靠船运,从那边用船运过来,老百姓们就蒸包谷饭,煮豆花给红军吃,扩军的时候,我们者海的李本善就跟着去了。”
李本善当时在地主家放马,听说红军来了,丢了镰刀,牵着地主的马就来参军。他无数次历经了战争的洗礼,锤炼了坚定的革命意志,解放后曾担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如今的者海村红色文化纪念馆
老人讲,夜宿石头河的红军没有惊扰老百姓,还帮群众做了许多好事。者海镇石河村王美顺的爷爷把红军带进屋内,打了个地铺,其他人就睡在廊檐下、过道上,有的睡在院子里。红军住在村里,吃的是自己带的粮食,烧柴火还要给群众钱。走的时候还把老百姓的水缸挑满,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滇东北地委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扩红亭的一侧墙上还有一块碑,记载着武圣寺的历史,“1935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武圣宫扩充红军,李本善等85名热血青年参加了红军。1949年7月,中共滇东北地委及永焜支队的后方机关转移到者海,滇东北地委军政干部学校在武圣宫先后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280余人,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
武圣宫
近年来,会泽县者海镇高度重视红色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努力让革命精神薪火代代相传,努力让者海成为国家级知名红色小镇。
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这是红军长征精神的精华。
踏访会泽者海老街,追寻红军长征足迹,传承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奉献青春和力量。
作者:曲靖市信访局驻会泽县者海镇三家村工作队队长 陶则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