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纳村地处师宗县北部,是一个彝汉混居的高寒冷凉山区村,全村共有447户1974人,辖6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小黑纳”一词,是彝族语言发音,意思是“云层里面的村庄”。近年来,小黑纳将新时代农村党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充分调动村级各类力量,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倾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突出支部引领,将基层治理的责任扛起来
一是干部联心抓发展。在“两委”换届中,广泛宣传,动员2名高校毕业生中进入村委会任职,吸收一批有文化、懂管理、有群众基础的干部任村小组干部,新一届村党总支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苦干实干拼命干”作为干事创业导向,引导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全村干部“拧成一条绳”,一鼓作气,强势推动6个村小组快速完成“三堆”出村。二是支部联建促发展。与市人大、雄壁法庭、雄壁派出所党组织结对共建,市人大投入40余万元,为小黑纳党总支建设了功能先进的党员活动室和6个党支部的党员活动阵地。师宗县人民法院和雄壁镇派出所配置了价值6万元的法律服务设备,建设了师宗县首个诉与非诉服务点,在村内即可实现远程开庭、调解、法律文书打印送达,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最远一户人”。三是干群联合谋开展。协调资金30万元建成去行政化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行1人值班的家庭式办公,实施“群众微心愿点单,党员微服务接单”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并常态化组织群众对村级事业建言献策。特别地,每到中高考结束学生到村委会征求志愿填报已经成为常态。每到寒暑假,大学生自愿到村委会服务成为常态。
强化积分管理,让战斗堡垒的作用强起来
一是小积分赋能大治理。通过“清单制”,把村级治理细化为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兴业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等内容列出清单,并附予分值,党员和群众凭“表现”围绕积德、积善、积美、积勤、积俭等累计积分,村集体经济每年拿出15万元,与社会化经营的超市合作,向党员和群众发放积分卡兑现积分,给无形的党纪党规和基层治理事项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乡村治理由“任务”转变为“引导”。二是小卡点严防大安全。师宗“3.30疫情”发生后,在市人大的帮助下,协调有关单位捐赠防疫物资发放到群众手中,村党总支带领党员响亮喊出“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和你在一起”的口号,在两个卡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织了20名党员24小时值守在卡点,劝返车辆86辆,人员123人,开展了2轮82人次的核酸检测和3轮消杀,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按照物理划分,按照“务实管用”原则,精准划分了二、三级网格和微网格。以“就近、就便、就熟”为原则,精准划分了专属网格,先后成立“外出务工网格”“货运网格”等6个生活类、5个生产类“微网格”。结合建成的200余路高清探头和逐级建立的微信群,搭建起“一个网格管感知、一个平台管监控、一个微信群管收集”的网格体系。
做强产业支撑,使基层治理的底气硬起来
一是基础设施货畅其流。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8万元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促进3000亩耕地粪肥还田利用。协调资金1185万元实施79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灌溉面积7700亩,新建排灌沟6.3公里,新修机耕路19.3公里。争取项目资金400万元,建设实施200亩耕地垦造水田项目,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增收,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农忙时节耕种难、浇水难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二是产业发展多元共进。做强烤烟、坤太辣椒和万寿菊产业,带动农民种植万寿菊1000余亩,助推全村实现产值300余万元。积极与市、县烟草公司协调,增加5.6万公斤烤烟订购合同指标,全村烟农增收168万元。与宣威坤太集团对接,引进种植1000亩坤太辣椒种植并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预计实现产值560万元,年新增产值超过1000万元,户均增收2.24万元。三是集体经济赋能增效。以合作社为纽带,规范养猪场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全面加强与龙头企业、有实力的承租方对接合作,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2021年村集体经济实现租金收入33万元。有了集体经济支撑,支部运转保障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经济基础逐渐夯实。
弘扬崇学向善,把淳朴文明的乡风树起来
一是建图书馆拔穷根。筹集资金30万元建设藏量超过1万册的曲靖市首个村级图书馆,让更多的孩子在假期和课余走进图书馆学习知识。节假日,组织大舍中学老师、在读高校生为小学生补课。协调7.2万元资金资助脱贫群众孩子上学,筹集资金1万元对小黑纳小学3名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老师和35名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引导群众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二是开火塘会铸团结。筹措资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广场2个,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感悟民族团结进步,在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带动基层治理。利用彝族群众晚饭以后习惯走村串户、围坐在火塘边拉家常这一传统,将“彝家火塘会”作为宣讲党的政策、收集民情民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化解民生热点难点和探索基层治理的重要渠道在各村推广,做法被中国网和云南新闻广播报道。三是建小广场明廉洁。开展“清廉村居五个行动,正在建设以竹子为主题建设廉政教育主题小广场,开辟“种清风竹、扬廉洁风”的竹子种植体验基地,挖掘柏怀清带领彝汉群众投身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当代价值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1部公益片。以村水塘为中心,计划把小黑纳水塘打造成集莲藕种植、荷花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民活动新场所。(雄壁镇 朱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