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火腿文化之乡” 焕发蓬勃生机
  • 发布日期:2022-08-05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823

宣威市作为曲靖市唯一的县级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素有“入滇锁钥”“中国火腿文化之乡”的美誉,在曲靖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52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2位,多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共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69.3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22个,全市5万余户16.7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市高质量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395个,启动2个乡村振兴示范乡、23个精品示范村和92个美丽村庄建设。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3.35万亩,规模流转土地68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845个、农业龙头企业58家,火腿及生猪产业产值达165.3亿元。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累计投入52.4亿元加强园区建设,新建高端食品产业园,液态金属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力度持续加大,第二产业增加值由74.65亿元增加到157.28亿元。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77.48亿元增加到209.4亿元,年均增长9.3%。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累计投入231亿元加强交通网建设,新增通车公路里程3094.7公里,布局合理、便捷通畅、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正加快形成。累计投入37亿元加强水网建设,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3503件,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多源互补、区域互济、安全可靠的现代水网初步形成。“数字宣威”建设加速推进,通信基站从1815个增加到5244个,5G网络建设实现主城区和集镇全覆盖。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和群团改革,政府服务管理、不动产权登记、城市环卫、殡葬、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深化与上海市宝山区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累计完成招商签约项目190个、到位资金912亿元。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3户。

倾力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呼应民意、办好实事。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成效明显,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有效落实。累计投入资金24.7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增幼儿园369所、中小学19所,宣威六中实现县级全省一级一等高完中零突破。累计投入17.74亿元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机构由110个增加到499个,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逐年加大,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法治建设、扫黑除恶、禁毒防艾、社会治安、民族宗教等工作扎实有效,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81%,为历史最高水平。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砥砺十年谱新篇,奋进扬帆再远航。下一步,宣威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曲靖副中心城市、东部产业转移聚集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奋力走好宣威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新作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不断谱写新篇章。


曲靖日报记者 唐开虎